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精品教案>>文章正文
19、钱 学 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董贵福
发布时间:2010-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董贵福

 

19、钱 学 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洛阳中心小学 董贵福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阅读首段,初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精神。
4、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10月份“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现在正在执行探月任务,这意味这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迈出了突飞猛进的一大步,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令人骄傲,在这举国欢庆之余,人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二、阅读第一节,初感爱国情感。
1、引读第一节。
瞧!他向我们走来了: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
2、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边读边体会,有什么感受。
(出示重点句)
通过“眺望、魂牵梦绕、多么、不是、而是”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
3、再读第一节,边读边思考,有什么疑问吗?
如:钱学森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回国?为什么希望脚下是火箭的舱壁?
4、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哪位同学来作些简单介绍。
过渡:钱学森一生的故事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
三、初读课文第2——7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写作顺序。
1、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进一步去了解钱学森吧。
温馨提示:a、读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词。
                 b、读顺通课文,思考:文章具体讲了有关钱学森哪些阶段的什么事情?
2、检查自学情况
A、交流文章写讲了有关钱学森的那些事情?
(随机板书时间主要事件,相机学习生字新词赴、富裕、诚恳
B、考察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①、串联段意讲主要内容
 ②、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在美国时                             回到祖国,为                              做出卓越贡献的故事。
3、体会倒叙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章2——7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节所写的事发生在什么时候?(1955.10.1)按时间先后顺序这一节应该放在哪里?
②、想这样把后发生的事调到前面先写的手法叫倒叙,运用倒叙有什么作用呢?
四、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一开始作者就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让我们感受的钱学森的爱国之情。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在最佳道路。下节课我们要重点品读钱学森爷爷的语言来领略他高尚的情感可贵的精神。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选抄、诵读钱学森名言
 
板书:
                     归心似箭                      1955(倒叙)
                     身在异乡 心系祖国            1934
19、钱      袒露心迹 渴望回国            1949
                冲破障碍 踏上归程            1955
                     作出贡献                      回国后
 
钱学森名言:
1、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钱学森
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3、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
4、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5、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钱学森
6、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钱学森
钱学森简历
1911年,出生于上海
1929
年,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
1935
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
1947
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1955
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1964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东风2发射成功
1982
年,首次潜水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1989
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          研究所名誉成员
199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