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范晓芬
徐悲鸿励志学画
洛阳中心小学 范晓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语句的含义。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徐悲鸿励志学画
2、从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根据主要内容,把课文分成三段,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
②“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预期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7)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第一段段意。(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奋发”什么意思(振作精神,情绪高涨,刻苦学习)?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
2)比较句子: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道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
比较句子,读感受(第二句后面加上一个打比方的内容,形象地写出了徐悲鸿立下崇高的志向后,情绪高涨,力量无穷,不知疲倦地刻苦努力学画)
3)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的读,可以先用两种预期读上下两句话,让学生评讲。
过度: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5、6自然段
1)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
有感情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
自读课文后填空
指名说说括号里的词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徐悲鸿为了学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节衣缩食、艰苦奋斗,正像一匹骏马“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有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4)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概括段意。
①齐读第二段。
②思考第4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第二段的构段方法是先概括后具体叙述(先总后分)
④教给学生运用总起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段意。
3、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3)“震惊”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
指导朗读
(4)小结第三段段意(徐悲鸿以友谊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总结全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出年,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自读课文,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组词
坡( )组( )引( ) 奴( )
疲( )租( )躬( ) 怒( )
二、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功夫不负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眼不识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