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洛阳中心小学徐丽红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从整体感知姥姥与我浓浓的祖孙情。
3、品读词句,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思乡诗:《静夜思》《泊船瓜州》
一、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12课——《姥姥的剪纸》。
2、“姥姥”就是谁?哪儿的人会这样称呼?是的,本文的作者笑源先生就生长在辽宁沈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让我们也学着他喊一声——姥姥(轻声)。
同样,“剪纸”也是北方的一大特色,“剪纸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剪刀和彩纸完成的一项民间艺术。每逢喜庆之时,人们就把剪纸贴在窗子上作为装饰,所以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窗花。)
3、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找一找,文中还有哪有些词也带有浓郁的北方气息。(板书:小屯、啥、择菜、薅草)你能把它们换成我们南方的意思吗?齐读。
4、读着这些词,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欣赏——姥姥的剪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真轻读全文,读准每个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词语:
(1)第一组:心灵手巧 无所不能 啧啧赞叹 深入人心
这组都是什么词?文中用这些词赞扬了什么?(赞扬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板书:高超技艺)你能用这些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2)第二组: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
身心入境 悦耳至极 数九隆冬 三伏盛夏 熟能生巧
两行分别形容谁?谁能说出“刁难”“身心入境”的近义词?这里面还有一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吗?正因为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所以熟能生巧,剪纸的技艺才如此高超,任凭我怎么“刁难、挑剔、耍赖、”使尽“调皮蛋”所能,姥姥也能丝毫不差地展现剪纸技艺。(板书:展现技艺)
(3)第三组:牛驮小兔 牛兔啃草 各式各样 生肖
你知道文中姥姥和“我”的生肖是什么吗?再读这组词,透过字面你还读出了什么?(姥姥是在用剪纸表达浓浓的祖孙情意啊。)(板书:祖孙情浓)
(4)齐读这三组词,完整感受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了解内容。
1、现在我们把这三组词送回原文,速读全文,思考:这三部分分别是哪到哪写的?(分段)
2、最后一节自成一段,它写了什么?请你认真读读这节,对应着上面也给它加个小标题。(剪纸传情)
3、读小标题,然后用一句话说说本文主要内容。(主要写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任凭我怎么刁难都能展现技艺,姥姥还能用剪纸来表达我们祖孙情意,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可姥姥的剪纸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
四、品读1-3,体会高超技艺。
1、这堂课,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2、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找出表现姥姥技艺高超的句子,用铅笔画出来细细体会。
3、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找到了吗?(“都”,说明姥姥剪纸特别好,很受大家喜爱。)
每当我在屯子里玩耍,一抬头看到这家窗户上贴着姥姥的剪纸,那家窗户上也贴着姥姥的剪纸,心里肯定特别——(自豪),你能读出这份自豪吗?
(2)“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用一个字来称赞姥姥的手艺,那就是——神。什么意思?组个词理解(神奇);换个字理解(绝)。
从哪看出“神”呢?剪什么像什么,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天工巧夺、出神入化……)姥姥真是“神”哪!
你能学着村里人也来啧啧赞叹一下吗?(两人)谁赞的好,为什么?(简单的一句话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真是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试。)
文章的题目是“姥姥的剪纸”,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村里人评价呢?(通过村里人的称赞烘托姥姥的技艺高超,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像 谭千秋 老师的伟大精神,就是通过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之口表现的;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也是通过情况的危急与人们的慌乱来烘托的。所以,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学着用侧面描写来突出中心。)
(3)“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
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两个普普通通,一个无所不能,姥姥化普通为神奇,充分说明了技艺的高超。)
(4)“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说明要什么就能剪什么,无所不能。)你能读出姥姥这种胸有成竹吗?
(5)大家想看一看姥姥手下的剪纸吗?(欣赏)。看了这些精妙绝伦的剪纸,我真想说:
(6)下面,让我们齐读1-3,从读中去回味姥姥的高超技艺。(配乐读)
五、总结设疑。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姥姥神奇高超的剪纸技艺。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介绍姥姥的剪纸技艺吗,在剪纸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情?)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读熟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一(1-3) 高超技艺 神
二(4-6) 展现技艺
姥姥的剪纸 三(7-12)祖孙情浓 情?
四(13) 剪纸传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