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校长信箱 怀念旧版
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课题管理>>成果展示>>文章正文
小学低段体育创编游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08   点击:1279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苏鹤

 

小学低段体育创编游戏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洛阳中心小学  苏鹤 执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必须以实践课为主,低年级学生活动能力差,但是他们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同时恢复体力速度也快,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以游戏为主,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以教学内容为主,老师教,学生学,单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愿学,造成整堂课运动量不够,达不到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我认为,目前低段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要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来调控学生运动量,使之达到教学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
(二)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每个参加的人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
(三)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四)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又树立了学生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充分说明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也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同时《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受益;在三级课程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目标
学校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之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小学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并通过活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计划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喜爱游戏,会编游戏(在传统游戏基础上改编或结合生活实际创编),会玩游戏。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来极大地丰富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并尽可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自我娱乐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唤起学生练习的欲望。
2、探索低年级学生创遍游戏的有效方法,探寻激发低年级学生自我创遍游戏的途径,全面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
3、探索教师如何运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以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促使实验教师成为会教学,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六、实施方案
本课题准备用1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01---2013.03)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04---2013.10)
    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11---2013.12)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七、研究过程
从课题申报成功时的兴奋,到开始实践时的紧张,期间付出的艰辛,到初尝成果的喜悦,这之间的酸甜苦辣是值得每位课题研究者回味。
1.课题确立以后,我首先和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查找资料,学习国内外体育游戏的相关知识和动态,学习一些游戏创编的技巧和方法。
  2.通过观察与调查谈话,掌握学生在体育课上喜欢什么环节、喜欢干什么的原始材料和原始状况,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兴趣所在,为后面的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平时上课过程中注意开展游戏活动,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尝试用游戏练习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投掷轻物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向前投掷时候好多同学不会做肩上屈肘动作,我就利用游戏“反弹比高”来改正他们的动作(备注一),效果很明显。
4.上课过程中,不断总结游戏方法,探讨课的不同部分能使用的游戏种类。比如开始部分能用哪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结尾部分能采用什么游戏来平复学生的学习心率,放松肌肉等。
 5.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陆续通过开展实验课来检验研究成果,并请来体育组其他老师为我们的课点评指导。苏鹤老师上了“沿直线跑与游戏”,周银龙老师上了“立定跳远与游戏”,这两堂形式新颖的课受到了其他教师的好评。
  6.关注学生运动兴趣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在课外能否进行有效的身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快乐健康和谐地发展。
    7.进入最后阶段,整个课题组主要是完善并整理所有的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以最全面的姿态准备课题的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课题研究使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
    教师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往往体育教师缺少理性的思考,收集、整理素材的意识薄弱,造成了体育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差,但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了上了台阶,因为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思考原材料,原本在不经意间被忽略的教学问题现在成为教师思考的源头,课题的实践过程构筑了教育教学论文坚实的实践基石,学术论文在不再是空对空的假设和大道理。事实证明,从课题研究至今,课题研究为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尽展风采通过一年的持续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有一些写的体会,周银龙的课题研究论文《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课堂调节》在成才之路杂志发表。
(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1.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客观上存在着学生参与练习的机会少,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现象,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课中参与度大大提高,每位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展示自我的机会均等,这样极大地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学练活动意识,激发了练习兴趣,课标中运动参与领域目标的达成度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2.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了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牢牢把握这一精髓。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身体素质迅速提高,下面提供的是2013年学生体制健康统计表

年级
样本数
优秀(%)
良(%)
及格(%)
不及格(%)
一年级
308
20.13
66.23
12.66
0.97
279
9.68
72.76
16.85
0.72
合计
587
15.16
69.34
14.65
0.85
二年级
329
26.14
58.66
14.29
0.91
244
19.26
64.75
15.98
0
合计
573
23.21
61.26
15.01
0.52
三年级
295
13.22
63.73
23.05
0
236
4.66
49.58
45.34
0.42
(三)一些心得体会:
1.创编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创编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要有不同的着眼点。在课的开始部分主要目的是集中注意力,因此采用趣味性高或者协调性强需要有一定智力因素配合的短小游戏;在课的准备部分则应选用运动量适中有一定兴奋度,避免过量运动和过度兴奋;在基本部分应选用以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素材的游戏,并与教材要求发展的身体素质相一致;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的游戏主要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宜选用趣味强,运动负荷小的游戏。
2.巧用体态语轻松矫正学生错误动作
    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学生往往只靠视觉、听觉来调整动作。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由视觉、听觉的调整过渡到主要靠肌肉运动感觉来支配技术动作的境界,教师可用手对学生肢体的运动方向和范围进行适当的限制,或用强制的方法对其身体、四肢进行定位,以便对其输人正确的运动感觉信息,使其动作表象得以检验、巩固和校正。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来自肌肉和身体运动的感觉信息,使动作的调节机构进一步趋于完善,改进身体运动的自身调节和控制水平。比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低头、含胸,用后脑勺接触垫子进行滚翻,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用语言表达的这个要求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往往动作质量完成得不高,错误也很多。这时,教师在学生滚翻时,可以用手轻轻按压一下学生的后脑勺,帮助他们低头、含胸,体会完成这个动作的要领,这比教师反复说的效果要好得多。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虽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时还要有语言恰当地配合运用,才能更有效。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用手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一些儿歌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师轻松示范,消除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
学生在模仿和练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特别是在一些体操活动中,会存在一些恐惧心理,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动力定型,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伤害事故。如学生学习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时,因为有一个腾空后再两手向前撑地的动作,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个动作的时候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觉得这个动作有些危险,所以不能放开胆子去练习。正因如此,学生越害怕,就越不敢放开胆子去练习,练习时往往越缩手缩脚,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而这时如果教师可轻松并且漂亮地做一个示范动作,以激发学生模仿的动机,这样会让学生愉快、大胆地参与练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游戏也要注重运动负荷的调节
体育游戏跟普通体育实践课一样,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与游戏活动量。及时调节运动负荷,了解学生运动负荷,了解学生运动与疲劳状况,应课前课中均“有数”,不仅要对学生游戏过程的技巧上、力度上加“压”,而且学生的疲劳现象应高度重视,必须防止过度疲劳。还应根据季节与天气情况调节运动负荷,冬夏季节则降低运动负荷或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游戏活动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本课题经过历时近一年的研究,让每位教师看到了孩子蕴藏的巨大潜能,我们深感课题研究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但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仍需探究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引导,这对实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某种层面上讲教师决定了课题研究深度。我们目前课题研究的是体育物质资源的开发,而作为人力资源之一的教师,实事求是地说,一些教师被动工作,其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奉献精神的开发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有待探索研究。
  2、由于学生自制的学具本身材料来源就是废旧物品,特别是纸类学具,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保持学具的完整性、美观性等特点,避免学生重复创作是个难题,课题组今后需要继续研究这一问题。
  3、因为在应试教育长期影响下,一些家长宁愿花钱买也不太希望孩子过多地将时间用在课后制作健身学具上,所以如何让更多的家长支持是课题最大的难题。
十、 结论
通过对小学体育游戏组织形式的革新、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游戏的构思设计的论述,认识到小学体育游戏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意志品德、个性发展,创新能力与生活体验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转变,实现组织形式的进一步革新。
(二)要言传身教,营造和谐的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三)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校体育游戏教学的发展。
(四)设计和构思出趣味性、安全性、多变性的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