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课题管理>>成果展示>>文章正文
《又是菊花盛开时》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12-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姜唯婷

 

又是菊花盛开时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姜唯婷
课前准备:
1、 布置收集有关写菊的古诗,解决字词,了解大意。
2、课前欣赏各种品种的菊花,拓展学生思路,为课堂作铺垫。
教学目标:
1、围绕“菊花”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菊花的美,自然的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菊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都去选择了一首自己喜欢的写菊诗来读,老师也收集了一首诗。
   听老师读,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师吟诗)
《云安九日》唐代杜甫寒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2、 指名学生复述。(相机板书:菊花)
再听老师读一遍,你能记住几句?先说两句,请学生复述,再说两句,复述。
出示整首诗,齐读。
3、在这首诗中,老师特别欣赏这两句:“寒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喜欢?
4、放眼窗外,秋天已经多了几分寒意,冬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在这百花凋谢的季节里,唯独菊花傲霜开放,即使花已开尽,菊蕊依然傲立枝头,难怪唐代大诗人杜甫会这样说——“寒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
二、诵菊
1、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写下了许多的诗篇来赞赏菊花。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喜欢的写菊诗。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拿出你的学习任务单,出示学习要求:①把你喜欢的诗多读几遍。②简单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进行交流。你的小组成员在说的时候,请你认真听,当好小评委:书写正确、工整    朗读正确、流利    表达清楚、明白   
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得到三颗星?
3、全班交流,请2-3人展示。
得三颗星的同学举手。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师注意评价。(谁也喜欢这首诗?少,指名读。多,一起读。)
           (你最喜欢哪两句,领着大家读一读。)
点评尽可能用到古诗。
讲到《醉花阴》,就补充《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古代菊花的品种比较单一,多为黄色,故菊花也被成为黄花。
小结:读着这些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你知道古人为什么如此钟情菊花呢?(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在渊源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的传统中,培养了人们雅洁高尚的情操、品德素养和民族气节,使菊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菊作为傲霜之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纯黄色菊花之色是国家社稷的象征,是帝王服装的专有颜色。菊花意象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主要表现在与民俗节日重阳节的密切关系上。这就使菊花在古文学中有了很高的地位。难怪菊花能与梅、兰、竹并称为古代花中“四君子”。
三、赏菊、写菊
1、过渡:刚才我们听了诗人们对菊花的赞赏,接下来要用我们的眼细细观察,用我们的笔尽情描绘。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菊花。
2、出示不同颜色的菊花。你觉得这些菊花怎样啊?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颜色、形态)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菊花漂亮的颜色吗?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不照着老师的说。
句式训练:这些菊花颜色各异,好看极了。有( ),有( ),还有( )……
评:刚才他用了一个字的词说出了菊花的不同颜色。你会用两个字的词来说吗?三个字呢?四个字呢?你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它和我们已知的事物作比较,更加生动形象。)
3、菊花不仅色彩各异,而且姿态万千。出示不同形态的菊花。(指导1-2幅图)
(观察菊花的花瓣,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像什么?)选一种你喜欢的菊花,说说花瓣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
4、出示句式。菊花千姿百态。它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用上句式写一写。你有比老师更好的想法,你也可以用。
指名交流,评价(书写、内容)。
小结:刚才我们用会发现的眼睛美美地欣赏了菊花,还用我们的笔尽情地描绘了菊花。菊花色彩各异、姿态万千,真是太美了。
5、出示范文,有什么不同?用了古诗,你觉得怎样?(多出示几个范例)
你也来试一试。生尝试写,师巡视。
6、展示学生作品,修改,评价(书写、内容)。
7、刚才只是着重写形态,再把古诗运用到文中去。还可以写颜色、香味等。
用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张任务学习单只要花点心思,会是一份很好的项目作业。
四、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诵菊、赏菊、说菊、写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也了解了很多有关于菊花的知识。你还想了解菊花的哪些知识呢?
2、菊花没有醉人的芬芳,但却不畏严寒,敢于风霜搏斗,不愧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窗外正是菊花盛开时,让我们走进菊花的世界,聆听花开的声音。
 
板书:
            菊花
 颜色                形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