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课题管理>>课题立项>>文章正文
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美芬

 

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孙美芬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影响已开始渗透进入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同样,传统的学校教育也愈来愈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强大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信息技术使教育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基础教育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程整合与中小学“校校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等热点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在此背景下,我课题组了选取了“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为主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概念界定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其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性,教学信息传递的高容量、高效率和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交互性和个别化,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其智力、能力、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显示出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力争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使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促进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的转变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追踪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做出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
     2、综合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的方法获取资料。
 例:通过问卷,了解我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了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中或活动后的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开展研究。
    3、行动研究法。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对开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的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积累、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五、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1)在语文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
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优秀案例,全组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让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然后集体讨论,总结得失。
(2)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尺度。
教师要认真留意课堂,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及时关注,及时反思,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等方面。课题组成员上实验课,针对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对比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
(3)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
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恰当、到位,让学生明确思考、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建立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联系。课题组将通过个案分析进行研究。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
1.向学校递交《课题立项申报表》,申请立项。                               
2.组建课题组,向课题组成员介绍本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
3.调查课题组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验班学生计算机使用情况。分析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找准课题实验的切入点。
4.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论证,修改拟定实施方案,并以报告形式上报。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学策略理论,开展研讨会:探索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离不开理论这一先导,我们将在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研究,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2.学习课件制作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实验教师能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
3.实验教师开设研讨课,探索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听课,评课的实际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使科研工作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于日常教学活动。
4.实验教师撰写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体会等,使信息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收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做好初步实施阶段研究小结。
 第三阶段:改进提升阶段(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
1.一位教师作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经验介绍。结合上一阶段的研究小结,寻找在研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优化教学策略的方针,开设研讨课,公开课,继续进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
2.调查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学习情况。
3.实验教师以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反思、论文、研究报告、课例光盘、课件等形式,表述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打印成册课题组整理做好改进提升阶段研究小结。
4.整理研究结果,总结课题得失经验。
5.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孙美芬 (职责:负责组织及管理课题的实施以及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组员:柴丽君 (职责:配合在各班进行相关课题实验工作,积累资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