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3-06-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胡星燕
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胡星燕
一、 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1~2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的课文以韵文,儿歌和一些童话故事为主,这些作品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低年级的小学生情感世界十分丰富,可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少,学习经验缺乏,识字很少,语感较差,朗读课文对他们还只是刚起步,有一定的难度。要真正地从抽象的文本中体会情感,然后把情感通过读真实地表达出来,难度很大。在教学中我发现我班有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1、学生在读的时候,会经常多字,漏字。2、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常常是机械性的。如唱读。3、有些学生读的时候字与字之间,段与段之间没有停顿。4、学生朗读时,语速会越来越快。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必须对学生采取有效对策,注重朗读教学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将来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朗读”是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在正确读,流利读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读,也就是有感情读,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该课题就是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儿童朗读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于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初学阅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认为,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如果我们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能够研究儿童的心理,能够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恰当的语文生长点,能够用儿童的视野去关注、引领朗读教学的形式,那么不但学生喜欢学语文,还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2、探索低年级学生朗读训练的有效方法,探寻激发低年级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促使实验教师成为会教学,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朗读要多加指导。本课题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尝试与实施。
(一)营造班级里的朗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时有“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适合其学习的环境,一个能陶冶其情操的环境。要使低年级学生喜欢朗读,就要营造一种氛围。学生一走进教室,墙上贴的是朗读好的学生的照片,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朗读,还可以邀请高年级的学生来表演朗读、讲故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绘声绘色的朗读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激发他们想朗读课文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三)依托教材和课外阅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指导朗读
首先,在朗读前扫清“拦路虎”,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前确保人人能够认识生字。接着形式多变的带着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提出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赛读、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表演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感受朗读的乐趣。
(四)多角度评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
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评价读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互评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生生间的。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新鲜活泼的活动。
如:1、听听我读得怎么样:让学生先在家中练习,第二天早读课进行展示,评出朗读好的同学,授予本周的“朗读之星”、“进步之星”的称号。
2、我当领读:对于在课堂上读得好的学生,让他当“小老师”领读课文。
3、开展简单的童话类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积极准备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感受朗读的乐趣。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活动,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兴趣、习惯等做检测和评价。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准备用1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01---2011.03)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04---2011.10)
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1.11---2011.12)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七、课题组织
组长:胡星燕
组员:王文娟 邵丹华
八、研究成果呈现的方式
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
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组织公开课教学。
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