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0-10-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邓瑞芳
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小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是一个热门话题,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当前好多语文老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停留在以课本为主的层面上,把区区二三十篇课文翻来覆去讲个不休,而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尤其鼓励学生多读经典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然而,审视当前学生的诵读经典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
一是诵读经典的数量不足。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书面作业挤占、学校图书馆条件限制,家庭条件的限制等导致学生少读书,影响了诵读经典的质量。
二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不经典。小学生课外阅读呈娱乐化、消遣化倾向,坚持读经典读物的学生不多。
三是诵读经典缺乏一定的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任其自然,没有一定的指导。诵读经典往往是“自生自灭”,基本属于“失管”状态。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成立了“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力争通过研究,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质与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系列。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经典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探索能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有效的、比较成熟的诵读方法和实施途径。
三、研究内容:
1.有效激发诵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培养兴趣首当其冲。要让学生阅读经典能达上一定的量,关键要让学生能自主阅读,乐于阅读。因此我们主要从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特别是就如何激发学生持久诵读的兴趣方面开展实践研究。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诵读的需要,让学生乐中求学,我们将着重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研究。
(1)构建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
学校阅读环境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我校将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着力打造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文化内涵。
(2)丰富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
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丰富经典诵读的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如将诗文诵读与讲故事相结合,与学生书法有机结合,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与绘画相结合,开展读书月、文化周活动等。
2.有效组织诵读内容的研究。
诵读经典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延续时间长,值得诵读的诗文浩翰如烟,需好中选优。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需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通过研究,我们将为学生选出适合他们阅读一套诵读内容。
3.有效进行诵读指导的研究。
一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提倡在简化课堂讲解内容的同时向课外延伸,以“一篇带多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二是开展主题式的经典诵读活动,探索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诵读天地,提高诵读的质量。如指导学生阅读春天系列的诗文,或诵读李白的诗文等。
4.有效开展诵读经典评价的研究。
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绩,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每一分收获,将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因此,我们要通过研究一系列的评价手段,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从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评价来说,将主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形式这四个方面来展开。如评价主体体现多维化,即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诗文诵读还常常在课后进行,我们还将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又如评价形式体现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将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使评价更具综合性。笔试形式也可进行创新改进,如看图写诗,据文写诗等,而且应鼓励不同答案。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经典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2009年12月——2010年3月)
1.学习经典诵读方面的相关理论,了解其他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实验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拟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举行开题会,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加强参与实验的自觉性,进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
3.综合核心成员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0年4月——2012年3月)
1.学习兄弟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教师接受相关培训。
2.分学期制订好课题实验计划,全面开展实验活动,让经典诵读实验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3.添置教师、学生阅读书籍,丰富图书馆藏书,班级营造经典阅读的读书氛围。
4.编订各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书目。
5.进行检查和总结,调整与改进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6.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
第三阶段:总结展示(2012年4月——2012年12月)
1.进一步深化、细化各内容的研究。
2.汇总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
3.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组织:
组长:王继伟
副组长:邓瑞芳 朱伟
主要成员:徐丽红 秦霞 臧明艳 金兰娟 范晓芬 黄彩娣 蒋志芬
全体语文教师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七、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师论文、教师随笔、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学生优秀习作。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