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校园动态>>校务公开>>文件规章>>文章正文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信息标准
发布时间:2014-05-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瞿志坚

 

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一、建设与配备
(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称
2轨及以下
4轨
6轨
8轨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计算机网络教室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专用多媒体教室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
1/1
1/2
1/3
1/1
1/2
1/3
1/1
1/2
1/3
1/1
1/2
1/3
自动录播教室
1)
 
 
1)
 
 
1)
 
 
1)
 
 
校园网络管理中心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校园广播系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学校安全监控系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要求:
1. 各校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功能教室的数量。
2. 各功能教室使用的面积(㎡)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依据。
3. 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
含计算机教室、普通教室、各专用教室、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之比:Ⅰ类学校达10:1;Ⅱ类学校达14:1;Ⅲ类学校达16:1。任课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教师计算机数之比:Ⅰ、Ⅱ类学校达1:1;Ⅲ类学校达3:1。
4. 学校专用多媒体教室必须采用不小于100英寸的大屏幕显示设备,普通教室多媒体必须采用不    小于42英寸的大屏幕显示设备,学校可根据情况选择。
5. 各功能教室的防火、防盗、防雷等安全
设施设备的配备均应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6. 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可以选择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模式或模拟信号传输方式,详见闭路电视系统。
7.组建教育城域网区、市(县)的学校,校园网建设应达到学校内部计算机联网并联通互联网,能实现“校园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
8. Ⅲ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用多媒体教室和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的比例。                                                                       9. 及时淘汰(或升级改造)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并确保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可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低于上述标准。
10. 学校信息技术中的所有应用软件必须采用正版软件。
说明:
1. 3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数量参照4轨;5轨参照6轨;7轨参照8轨;8轨以上学校在8轨基础上同比增加
2.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可兼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但必须有专人管理、有规章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二)建设要求
1. 计算机网络教室

基本功能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可用作学生电子阅览。
 
 
 
 
 
 
 
 
环境
和设计
1. 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90--110㎡/间。
②机房须安装空调,使用时室内温度不高于30℃。
③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
2. 设计要求
①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网络布线、电源布线必须符合国际、国内相关的建设和验收标准规范。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Ω,其中接地极的接地电阻≤1Ω。
③地面可铺设防静电地板,也可使用地砖、地板革、水磨石地面。防静电地板下的布线要有防鼠、防水保护措施。地面开槽布线时,盖板要坚硬不变形、不漏水,且容易开启便于维护。
④计算机网络室建议采用光纤接入,带宽不低于百兆。
⑤学生计算机桌采用纵向排列时,列间距离不小于1800mm;采用传统的横向排列时,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⑥所有计算机按以太网结构方式接入校园网,学生机采取系统硬盘保护措施。
⑦机房电压应满足:电压220V,频率50Hz,三相五线制/三相四线/两相三线制,三相接入要注意三相负载均衡;并安装相应规格的漏电防护装置;空调机与计算机采用分路供电。
3. 计算机辅房使用面积:≥16㎡/间,应紧靠计算机教室。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器等。
 
设备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基本配置
1
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
配备带麦克风的耳机一副
保证一人一机使用
配杀毒软件、防木马软件
2
教师用计算机
 
1
1
1
配套软件
3
交换机
100/100OM自适应
 台
若干
若干
若干
配套
4
参数稳压电源
5KVA
若干
若干
若干
配套
5
网络教室广播软件系统
 
1
1
1
 
6
教师座椅 
 
1
1 
1
 
7
讲台
 
1
 1
1
 
8
学生计算机台
 环保达E1
与学生计算机配套
     
9
学生凳
 
 与学生计算机配套
 
10
无尘白板
 
1
1
1)
 
11
液晶投影机
含投影屏幕
1)
1)
1)
 
12
空调设备
 
1
1
1
根据面积配备
13
防盗设施
 
1
 1
1
 
14
UPS电源
 
1)
 (1)
1)
 
 
2. 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工作室

基本功能
教学软件制作、存放有关资料。
环境和设计
环境要求
① 面积:使用面积≥30㎡。
②照明:室内无阳光直射,安装窗帘。
③温度:室内温度不高于30℃为宜,安装空调。
④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⑤有条件的学校配备UPS电源。
⑥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⑦工作室单独接地电阻≤4 Ω,其中接地极的接地电阻≤1 Ω。
⑧所有计算机可以访问互联网。
 
序号
设备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备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基本配置
1
多媒体计算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至少有一台加视频采集及电视接收装置
2
打印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规格和数量按需要确定,其中数码摄像机(DV)可与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合用。
3
扫描仪
 
若干
若干
若干
4
数码相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5
数码摄像机(DV)
 
若干
若干
若干
6
DVD/VCD
 
若干
若干
若干
7
工作台
 
若干
若干
若干
8
办公桌椅
环保达E1
若干
若干
若干
9
工具
 
若干
若干
若干
10
资料柜
存放资料
若干
若干
若干
11
网络信息口
 
若干
若干
若干
满足需要
 
3. 专用多媒体教室

基本功能
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
 
  
环境和设计
1、    ①专用多媒体教室(会议厅、报告厅、多功能教学厅)面积120㎡以上。
②讲台侧面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
③至少有2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有条件的学校安装无线AP。
④投影机吊装时,在保证投影充满整个银幕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投影机距离银幕最近,银幕下沿高度不低于第一排学生的座高,吊装位置以远离采光窗口为宜。第一排学生桌前沿与银幕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500㎜,边座学生与银幕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0
⑤地面部分布线宜采用暗埋方式。如果采用明线方式布线,地面部分必须选用耐踩、防水材料保护线缆。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大屏幕显示设备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不小于100英寸
2
视频展台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3
多媒体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4
音响设备
 
1
1
1
 
5
电教讲台
 
1
1
1
 
6
网络电视接收设备
网络流媒体信号转换为VGA或复合视频信号
1
1
1
采用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
7
集中控制器
 
1
1
1
 
8
智能录播系统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说明:
1.采用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网络电视接收设备,采用传统方式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电视射频信号接收设备。
2.专用多媒体教室数量详见《(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3.专用多媒体具有断电保护以及延时断电功能。
 
 4. 普通多媒体教室

基本功能
在普通教室内,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课堂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
 
环境和设计
1、    ①教室面积符合教室建设规范。
2、    ②讲台侧面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
③至少有2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
④投影机吊装时,在保证投影充满整个银幕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投影机距离银幕最近,银幕下沿高度不低于第一排学生的座高,吊装位置以远离采光窗口为宜。第一排学生桌前沿与银幕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500㎜,边座学生与银幕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0
⑤地面部分布线宜采用暗埋方式。如果采用明线方式布线,地面部分必须选用耐踩、防水材料保护线缆。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大屏幕显示设备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不小于42英寸
2
视频展台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3
多媒体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的学校可不配
4
音响设备
 
1
1
1
 
5
网络电视接收设备
网络流媒体信号转换为VGA或复合视频信号
1
1
1
使用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
6
电教讲台
 
1
1
1
 
要求:
1. 多媒体教室数量详见《(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2. Ⅱ类、Ⅲ类学校教室可采用移动多媒体投影装置。
3.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普通教室放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供学生上网查询资料。
 
5.自动录播教室(选配)

序号
名称
参考要求
配备数量
教室环境
1
顶面
矿棉板吸音吊顶
 
2
墙面
吸音板铺垫吸音棉
 
3
地面
4.5mm厚运动静音胶垫
 
4
窗户
双层铝合金窗体,遮光窗帘
 
5
照明
三基色灯,教室亮度450~500LX
若干
6
空调
立柜式
1
7
多功能讲台
 
1
8
学生课桌椅
同普通教室
 
9
供电系统
三路,分别控制教学、照明、空调
 
10
观摩区
单向贴膜玻璃窗
 
图像系统
1
网络直录播服务器
附系统软件
1
2
教师摄像机
自动跟踪定位
1
3
学生摄像机
云台式,自动跟踪定位
1
4
板书摄像机
附镜头
1
智能导播控制子系统
1
智能导播控制主机
附软件
1
2
激光演示器
多功能无线
1
3
录播控制键盘
 
1
4
板书定位触发模块
 
2
智能集中控制子系统
1
智能集中控制主机
 
1
2
时序电源
 
1
声音系统
1
数字音频矩阵
 
1
2
教师无线话筒
 
1
3
学生话筒
专业枪式均匀吊顶
8
4
功放
 
1
5
音箱
 
2
多媒体教学子系统
 
投影机、大屏幕显示设备等
同多媒体教室
1
辅助工具软件
1
播放器
 
1
2
编辑器
 
1
3
光盘刻录器
 
1
4
录播精灵
 
1
其它
1
机柜
 
1
2
交换机
 
1
3
切换器
 
1
4
显示器
 
1
 
6. 校园网络系统

基本功能
实现校务、财务、财产、教务、学生学籍、教师人事档案、图书馆与实验室等方面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在课内外对教学资源的应用;通过学校网站等形式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社会、学生、学生家庭以及校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师生能通过学校的计算机上网学习、交流和查询资料。
环境和设计
1. 网络中心的环境要求:
①网络中心机房使用面积大于30㎡。
②安装空调,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③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④不宜设置在楼房的一层或顶层。
⑤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安装机房专用防静电活动地板。
⑥墙面设计:选择不易吸附灰尘的防火材料。
2. 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
①校园网建设包括结构化布线、机房建设、网络设备、软件系统、防雷电系统等部分。校园网建设应贯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先进,留有扩展”原则。
②网络布线设计:校园网采用光纤接入,校园内光纤和UTP(非屏蔽双绞线)混合使用,遵循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
③安装防雷电设备、设施,保护网络设备。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防火墙
根据学校计算机总数、流量等参数配置
1
1
1
可以实现日志异机备份
2
路由器
支持ISDN、ADSL或以太网接口
1)
1)
1)
按网络结构需要配置
3
主干交换机
三层交换,背板带宽等根据学校需求配置
1
1
1
支持VLAN划分,Mac地址绑定
4
服务器
当前主流配置
4~5
3
3
 
5
二级交换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网络结构需要配置
6
网管微机
 
1
1
1
建议用网管笔记本计算机
7
存储器
光纤或IP存储
1
(1)
(1)
容量按需配置
8
不间断电源
根据网络中心需求配置
1
1
1
 
9
机柜
 
若干
若干
若干
 
10
服务器操作系统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配置
11
数据库软件
 
1
1
1)
 
12
杀毒软件
建议采用网络版
1
1
1
 
13
空调机
 
1
1
1
根据面积配备
14
防雷接地、防静电系统
 
1
1
1
 
15
无线网络
 
(1)
(1)
(1)
 
要求:
1. Ⅰ类学校中心交换机应采用千兆三层以太网交换机。有条件的学校可逐步配备支持IPV6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不低于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
2. 服务器软硬件的配置应根据学校规模及教学应用情况确定。信息点覆盖到学校各教育、教学、生活场所。教室等教学点布点应有一定的冗余。交换机端口也应有一定的冗余。
3. 网络存储设备的配备应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应用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增加。
4. 防火墙必须安装存储系统日志设备,系统日志保留时间满足公安部的有关要求;并具备完善不良信息过滤、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
5.建设教育城域网,资源采用集中建设与管理的区、市(县)的学校,在满足“校园网络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减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服务器等信息存储设备和网络专用软件的配备数量。
 
7.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1)利用校园网络传输方式

基本功能
依托校园网络系统实现高质量的电视转播,实现自办节目,召开电视会议,播放教育教学录像等功能。
环境和设计
1.编辑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小于30㎡。演播室环境安静,噪声低于4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要求,隔音效果良好,混响时间合适。灯光、音响方面要满足摄像要求。
2.采用组合灯光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1000Lux。
3.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4.和网络中心临近,方便制作系统和传输系统的联接。
5.安装空调,演播时温度不宜超过28℃。
6.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制作及
传输部分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监视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2
光碟机
DVD
若干
若干
若干
 
3
摄像机
 
1
1
1
 
4
三脚架
带轮
1
1
1
 
5
空调机
 
1
1
1
 
6
不间断电源
 
1
1
1
 
7
编辑系统
线性或非线性
1)
1)
1)
成套配备
8
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编码卡,带刻录设备。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传输电视节目数量而定
接收及 显示部分
基本配置
9
网络电视接收设备
网络流媒体信号转换为VGA或复合视频信号
若干
若干
若干
不配备计算机的教室使用
10
数码投影机及音箱或电视机
和教室多媒体公用
说明:
校园网络完善、教室普及多媒体的学校可使用此系统,实现数字化系统的高度融合,减少重复投资。
 
(2)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方式(传统闭路电视)

基本功能
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信号校内转播,实现自办节目,召开电视会议,播放教育教学录像等功能。
环境和设计
1. 编辑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小于30㎡。演播室环境安静,噪声低于4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要求,隔音效果良好,混响时间合适。灯光、音响方面要满足拍摄要求。
2. 采用组合灯光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1000Lux。
3. 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4. 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广播点。
5. 安装空调,演播时温度不宜超过28℃。
6. 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制作部分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监视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2
监视主屏
 
1
1
1
 
3
录像机
 
2)
2)
1)
 
4
光碟机
DVD
若干
若干
若干
 
5
摄像机
 
1
1
1
 
6
三脚架
带轮
1
1
1
 
7
空调机
 
1
1
1
 
8
编辑系统
非线性
1)
1)
1)
 
9
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编码卡,带刻录设备。
1
1
1
配视频编辑软件
10
不间断电源
 
1
1)
1)
 
11
控制台
 
1
1
1
 
传输及 显示
部分
基本
配置
 
12
调制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13
混合器
 
1
1
1
 
14
放大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15
分配分支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16
用户终端
 
若干
若干
若干
 
17
数码投影机及音箱或电视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安装投影机的教室需加装解调器
为使用先进技术,减少重复投资,闭路电视系统的建设可纳入校园网络系统,视音频的传输采用数字信号方式。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模拟信号传输方式。
 
8. 校园广播系统
(1)校园广播基本配置

基本功能
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考试时的听力测试、校园节目广播等工作要求。
环境和设计
1. 广播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
2. 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空调,播音时温度不宜超过30℃。
3. 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播放机
高、中、低三档
1
1
1
可选任一档次
2
定压功放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配置
3
铃声播放机
 
1
1
1
或使用计算机
4
DVD机
 
1
1
(1)
 
5
卡座
 
1
1
(1)
 
6
调谐接收器
 
1
1
(1)
 
7
无线话筒
 
1
1
1
 
8
播出话筒
含支架
2
2
2
 
9
制作话筒
含减震架
2
2
2
 
10
监听喇叭
 
1
1
1
 
11
不间断电源
 
1
1
1
 
12
控制台
 
1
1
1
 
13
调音台
 
1
1
1
 
14
输出分配器
 
1
1
1
 
15
资料柜
 
1
1
1
 
16
空调机
 
1
1
(1)
 
18
室内喇叭
 
若干
若干
若干
 
19
室外音柱
 
若干
若干
若干
远程控制
20
主控计算机
 
1)
1)
1)
配数字播放机
说明:
满足学校对铃声信号、语音听力考试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2)智能校园广播配置

基本功能
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校园节目等工作要求,实现任意分区编组功能(控制中心对系统内所有音箱的点对点播放控制)和无线远程控制功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各班级自行选择听力练习内容),同时实现学校应急广播。
环境和设计
1. 广播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
2. 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空调,播音时温度不宜超过30℃。
3. 利用原有的有线电视线路实现有线调频传输。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主控计算机
多路声卡
1
1
1
 
2
音频调制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要自定
3
调频控制单元
单片机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播放软件要求有较好的交互性
1
1
1
根据学校需求选定模块
4
教室自控单元
在各教室、教师办公室可以方便选择播放内容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要自定
5
无线话筒
 
1
1
1
 
6
播音话筒
含支架
2
2
2
 
7
监听音箱
 
1
1
1
 
8
不间断电源
 
1
1
1
 
9
机柜
19寸标准机柜
1
1
1
 
10
调音台
 
1
1
1
不少于1台
11
卡座
 
1
1
(1)
 
12
资料柜
 
1
1
1
 
13
空调机
 
1
1
(1)
 
14
室内音箱
多频点
若干
若干
若干
兼做教室多媒体音箱
15
室外音柱
多频点
若干
若干
若干
 
16
分区控制器
 
1)
1)
1)
配数字播放机
17
操场单元
无人值守,通过无线方式受中心控制
 
 
 
 
开关机、音量调节等
说明:
此方案适合规模较大的学校,充分满足学校各种信号和公共广播要求,特别是满足自助式学生英语听力练习方式,实现真正无人值守,缓解学校管理压力。能有效解决学校广播系统升级时无预埋线路的问题。
 
9.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基本功能
为学校重要场所、学生宿舍提供监控。
环境和
设计
1.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立专门监控室,安装电视监控、防盗报警设备。
2. 防盗报警系统可与110连通。
 
序号
设备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要求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周界报警
系统
1
报警主机
16路以上
必配
必配
必配
规格和数量按需要确定
2
对射
 
必配
必配
必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室内安防报警
1
报警主机
 
必配
必配
必配
 
2
被动红外线探测器
 
必配
必配
必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视频监控系统
1
带补偿光一体摄像机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2
低照度摄像机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3
自动光圆镜头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4
中速球型摄像机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5
摄象机支架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6
护罩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7
硬盘录象机
16路以上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8
硬盘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9
彩色监视器
 
必配
必配
选配
主要监控区显示尺寸不小于32寸,数量按需要确定
要求:
1. Ⅲ类学校在主要道口需加装视频监控系统。
2. 有住宿学生的Ⅲ类学校,宿舍区必须配备视频监控系统。
3. 摄像机分辩率、录像保存时间符合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4.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依托校园网的纯数字监控。
二、管理与应用
1.管理要求
1)人员配备

类型
Ⅰ类
Ⅱ类
Ⅲ类
专(兼)职人员数量
1-2
1
1
(2)人员素质
专职网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网络管理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网管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网络、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常运行。
(3)制度管理
必须建立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信息中心、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等专室的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信息设备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上机守则等规章制度;要建立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管理人员职责。学生上机守则张贴于计算机教室前方,其余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分别张贴于相关场所。校园网络中心应挂有校园网拓扑图。
(4)资料管理
必须建立信息技术设备的总帐和分类帐,做到记帐及时、正确,总帐每年填写一次,学期中设备有变化时填入分类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定期进行帐物核查,确保帐与物的相符率达100%。购置的光盘等软件资料,可将内容拷入信息中心服务器后入图书馆管理。要注重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资料和应用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如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信息技术课程开出情况记录、学生上机记录等。期末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5)设备管理
要加强信息中心的设备管理,将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线缆经整理后捆扎。网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软件的维护和病毒特征库的升级。
计算机教室内课桌摆放整齐,保持整洁。定期做好学生用计算机、教师管理用机和多媒体设备等的除尘等保养工作和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正常开展和其它学科的使用。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立即修理,确保学生用计算机的完好率达100%,有条件的学校应有备用计算机。暑期长期不用时应安排人员定期对计算机通电开机保养。
同时要加强办公用计算机、教师教学用计算机和各类教室用计算机的管理,网管教师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要加强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帐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各系统能正常工作。
(6)安全管理
要加强信息中心的安全管理,经常检查信息网络系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网管人员必须资料定期进行备份,定期更改密码,做好实时更新防杀毒软件,应用软件及时打补丁,加强BBS等的审核,注意日志的保存等工作。开设电子公告版及公共留言版等公共网络交流平台的学校,要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和信息审核工作。
同时要经常检查防火、防盗、防雷等安全设施设备以及防鼠、防水、防尘等保护措施的使用状况,确保安全无事故。
(7)经费管理
应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费、经常性维护经费和设备更新添置经费。定期更新因不能适合教学与工作需求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出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应用要求
(1)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程,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室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各学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对网络教室的使用。
(2)积极参与构建校、市二级互通的教育城域网络平台,在组建校本资源库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市级范围内的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校务、人事、财务、档案、教务、学生、学校资产、图书馆、实验室等领域。管理软件的选取,应符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同时要符合信息上报和区域信息交流的要求。
(4)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教研管理系统,丰富与积累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开展交流与学习。包括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教研资源库、教师与学生的博客、学生研究性学习网站等。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自制课件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教学研究和评课等活动要中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5)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利用网站进行学校的常规管理;展现学校办学成果和学生特长;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6)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步伐,利用教育城域网组建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人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管理。
(7)正常使用学校的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并注意有关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正常使用学校的安全监控系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文件规章>>文章内容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信息标准
    发布时间:2014-05-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瞿志坚

     

    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一、建设与配备
    (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称
    2轨及以下
    4轨
    6轨
    8轨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计算机网络教室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专用多媒体教室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
    1/1
    1/2
    1/3
    1/1
    1/2
    1/3
    1/1
    1/2
    1/3
    1/1
    1/2
    1/3
    自动录播教室
    1)
     
     
    1)
     
     
    1)
     
     
    1)
     
     
    校园网络管理中心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校园广播系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学校安全监控系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要求:
    1. 各校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功能教室的数量。
    2. 各功能教室使用的面积(㎡)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依据。
    3. 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
    含计算机教室、普通教室、各专用教室、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之比:Ⅰ类学校达10:1;Ⅱ类学校达14:1;Ⅲ类学校达16:1。任课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教师计算机数之比:Ⅰ、Ⅱ类学校达1:1;Ⅲ类学校达3:1。
    4. 学校专用多媒体教室必须采用不小于100英寸的大屏幕显示设备,普通教室多媒体必须采用不    小于42英寸的大屏幕显示设备,学校可根据情况选择。
    5. 各功能教室的防火、防盗、防雷等安全
    设施设备的配备均应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6. 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可以选择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模式或模拟信号传输方式,详见闭路电视系统。
    7.组建教育城域网区、市(县)的学校,校园网建设应达到学校内部计算机联网并联通互联网,能实现“校园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
    8. Ⅲ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用多媒体教室和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的比例。                                                                       9. 及时淘汰(或升级改造)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并确保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可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低于上述标准。
    10. 学校信息技术中的所有应用软件必须采用正版软件。
    说明:
    1. 3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数量参照4轨;5轨参照6轨;7轨参照8轨;8轨以上学校在8轨基础上同比增加
    2.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可兼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但必须有专人管理、有规章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二)建设要求
    1. 计算机网络教室

    基本功能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可用作学生电子阅览。
     
     
     
     
     
     
     
     
    环境
    和设计
    1. 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90--110㎡/间。
    ②机房须安装空调,使用时室内温度不高于30℃。
    ③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
    2. 设计要求
    ①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网络布线、电源布线必须符合国际、国内相关的建设和验收标准规范。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Ω,其中接地极的接地电阻≤1Ω。
    ③地面可铺设防静电地板,也可使用地砖、地板革、水磨石地面。防静电地板下的布线要有防鼠、防水保护措施。地面开槽布线时,盖板要坚硬不变形、不漏水,且容易开启便于维护。
    ④计算机网络室建议采用光纤接入,带宽不低于百兆。
    ⑤学生计算机桌采用纵向排列时,列间距离不小于1800mm;采用传统的横向排列时,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⑥所有计算机按以太网结构方式接入校园网,学生机采取系统硬盘保护措施。
    ⑦机房电压应满足:电压220V,频率50Hz,三相五线制/三相四线/两相三线制,三相接入要注意三相负载均衡;并安装相应规格的漏电防护装置;空调机与计算机采用分路供电。
    3. 计算机辅房使用面积:≥16㎡/间,应紧靠计算机教室。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器等。
     
    设备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基本配置
    1
    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
    配备带麦克风的耳机一副
    保证一人一机使用
    配杀毒软件、防木马软件
    2
    教师用计算机
     
    1
    1
    1
    配套软件
    3
    交换机
    100/100OM自适应
     台
    若干
    若干
    若干
    配套
    4
    参数稳压电源
    5KVA
    若干
    若干
    若干
    配套
    5
    网络教室广播软件系统
     
    1
    1
    1
     
    6
    教师座椅 
     
    1
    1 
    1
     
    7
    讲台
     
    1
     1
    1
     
    8
    学生计算机台
     环保达E1
    与学生计算机配套
         
    9
    学生凳
     
     与学生计算机配套
     
    10
    无尘白板
     
    1
    1
    1)
     
    11
    液晶投影机
    含投影屏幕
    1)
    1)
    1)
     
    12
    空调设备
     
    1
    1
    1
    根据面积配备
    13
    防盗设施
     
    1
     1
    1
     
    14
    UPS电源
     
    1)
     (1)
    1)
     
     
    2. 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工作室

    基本功能
    教学软件制作、存放有关资料。
    环境和设计
    环境要求
    ① 面积:使用面积≥30㎡。
    ②照明:室内无阳光直射,安装窗帘。
    ③温度:室内温度不高于30℃为宜,安装空调。
    ④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⑤有条件的学校配备UPS电源。
    ⑥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⑦工作室单独接地电阻≤4 Ω,其中接地极的接地电阻≤1 Ω。
    ⑧所有计算机可以访问互联网。
     
    序号
    设备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备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基本配置
    1
    多媒体计算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至少有一台加视频采集及电视接收装置
    2
    打印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规格和数量按需要确定,其中数码摄像机(DV)可与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合用。
    3
    扫描仪
     
    若干
    若干
    若干
    4
    数码相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5
    数码摄像机(DV)
     
    若干
    若干
    若干
    6
    DVD/VCD
     
    若干
    若干
    若干
    7
    工作台
     
    若干
    若干
    若干
    8
    办公桌椅
    环保达E1
    若干
    若干
    若干
    9
    工具
     
    若干
    若干
    若干
    10
    资料柜
    存放资料
    若干
    若干
    若干
    11
    网络信息口
     
    若干
    若干
    若干
    满足需要
     
    3. 专用多媒体教室

    基本功能
    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
     
      
    环境和设计
    1、    ①专用多媒体教室(会议厅、报告厅、多功能教学厅)面积120㎡以上。
    ②讲台侧面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
    ③至少有2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有条件的学校安装无线AP。
    ④投影机吊装时,在保证投影充满整个银幕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投影机距离银幕最近,银幕下沿高度不低于第一排学生的座高,吊装位置以远离采光窗口为宜。第一排学生桌前沿与银幕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500㎜,边座学生与银幕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0
    ⑤地面部分布线宜采用暗埋方式。如果采用明线方式布线,地面部分必须选用耐踩、防水材料保护线缆。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大屏幕显示设备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不小于100英寸
    2
    视频展台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3
    多媒体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4
    音响设备
     
    1
    1
    1
     
    5
    电教讲台
     
    1
    1
    1
     
    6
    网络电视接收设备
    网络流媒体信号转换为VGA或复合视频信号
    1
    1
    1
    采用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
    7
    集中控制器
     
    1
    1
    1
     
    8
    智能录播系统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说明:
    1.采用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网络电视接收设备,采用传统方式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电视射频信号接收设备。
    2.专用多媒体教室数量详见《(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3.专用多媒体具有断电保护以及延时断电功能。
     
     4. 普通多媒体教室

    基本功能
    在普通教室内,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课堂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
     
    环境和设计
    1、    ①教室面积符合教室建设规范。
    2、    ②讲台侧面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
    ③至少有2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
    ④投影机吊装时,在保证投影充满整个银幕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投影机距离银幕最近,银幕下沿高度不低于第一排学生的座高,吊装位置以远离采光窗口为宜。第一排学生桌前沿与银幕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500㎜,边座学生与银幕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0
    ⑤地面部分布线宜采用暗埋方式。如果采用明线方式布线,地面部分必须选用耐踩、防水材料保护线缆。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大屏幕显示设备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不小于42英寸
    2
    视频展台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3
    多媒体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1
    1
    1
    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的学校可不配
    4
    音响设备
     
    1
    1
    1
     
    5
    网络电视接收设备
    网络流媒体信号转换为VGA或复合视频信号
    1
    1
    1
    使用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学校选择
    6
    电教讲台
     
    1
    1
    1
     
    要求:
    1. 多媒体教室数量详见《(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2. Ⅱ类、Ⅲ类学校教室可采用移动多媒体投影装置。
    3.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普通教室放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供学生上网查询资料。
     
    5.自动录播教室(选配)

    序号
    名称
    参考要求
    配备数量
    教室环境
    1
    顶面
    矿棉板吸音吊顶
     
    2
    墙面
    吸音板铺垫吸音棉
     
    3
    地面
    4.5mm厚运动静音胶垫
     
    4
    窗户
    双层铝合金窗体,遮光窗帘
     
    5
    照明
    三基色灯,教室亮度450~500LX
    若干
    6
    空调
    立柜式
    1
    7
    多功能讲台
     
    1
    8
    学生课桌椅
    同普通教室
     
    9
    供电系统
    三路,分别控制教学、照明、空调
     
    10
    观摩区
    单向贴膜玻璃窗
     
    图像系统
    1
    网络直录播服务器
    附系统软件
    1
    2
    教师摄像机
    自动跟踪定位
    1
    3
    学生摄像机
    云台式,自动跟踪定位
    1
    4
    板书摄像机
    附镜头
    1
    智能导播控制子系统
    1
    智能导播控制主机
    附软件
    1
    2
    激光演示器
    多功能无线
    1
    3
    录播控制键盘
     
    1
    4
    板书定位触发模块
     
    2
    智能集中控制子系统
    1
    智能集中控制主机
     
    1
    2
    时序电源
     
    1
    声音系统
    1
    数字音频矩阵
     
    1
    2
    教师无线话筒
     
    1
    3
    学生话筒
    专业枪式均匀吊顶
    8
    4
    功放
     
    1
    5
    音箱
     
    2
    多媒体教学子系统
     
    投影机、大屏幕显示设备等
    同多媒体教室
    1
    辅助工具软件
    1
    播放器
     
    1
    2
    编辑器
     
    1
    3
    光盘刻录器
     
    1
    4
    录播精灵
     
    1
    其它
    1
    机柜
     
    1
    2
    交换机
     
    1
    3
    切换器
     
    1
    4
    显示器
     
    1
     
    6. 校园网络系统

    基本功能
    实现校务、财务、财产、教务、学生学籍、教师人事档案、图书馆与实验室等方面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在课内外对教学资源的应用;通过学校网站等形式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社会、学生、学生家庭以及校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师生能通过学校的计算机上网学习、交流和查询资料。
    环境和设计
    1. 网络中心的环境要求:
    ①网络中心机房使用面积大于30㎡。
    ②安装空调,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③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④不宜设置在楼房的一层或顶层。
    ⑤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安装机房专用防静电活动地板。
    ⑥墙面设计:选择不易吸附灰尘的防火材料。
    2. 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
    ①校园网建设包括结构化布线、机房建设、网络设备、软件系统、防雷电系统等部分。校园网建设应贯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先进,留有扩展”原则。
    ②网络布线设计:校园网采用光纤接入,校园内光纤和UTP(非屏蔽双绞线)混合使用,遵循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
    ③安装防雷电设备、设施,保护网络设备。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防火墙
    根据学校计算机总数、流量等参数配置
    1
    1
    1
    可以实现日志异机备份
    2
    路由器
    支持ISDN、ADSL或以太网接口
    1)
    1)
    1)
    按网络结构需要配置
    3
    主干交换机
    三层交换,背板带宽等根据学校需求配置
    1
    1
    1
    支持VLAN划分,Mac地址绑定
    4
    服务器
    当前主流配置
    4~5
    3
    3
     
    5
    二级交换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网络结构需要配置
    6
    网管微机
     
    1
    1
    1
    建议用网管笔记本计算机
    7
    存储器
    光纤或IP存储
    1
    (1)
    (1)
    容量按需配置
    8
    不间断电源
    根据网络中心需求配置
    1
    1
    1
     
    9
    机柜
     
    若干
    若干
    若干
     
    10
    服务器操作系统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配置
    11
    数据库软件
     
    1
    1
    1)
     
    12
    杀毒软件
    建议采用网络版
    1
    1
    1
     
    13
    空调机
     
    1
    1
    1
    根据面积配备
    14
    防雷接地、防静电系统
     
    1
    1
    1
     
    15
    无线网络
     
    (1)
    (1)
    (1)
     
    要求:
    1. Ⅰ类学校中心交换机应采用千兆三层以太网交换机。有条件的学校可逐步配备支持IPV6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不低于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
    2. 服务器软硬件的配置应根据学校规模及教学应用情况确定。信息点覆盖到学校各教育、教学、生活场所。教室等教学点布点应有一定的冗余。交换机端口也应有一定的冗余。
    3. 网络存储设备的配备应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应用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增加。
    4. 防火墙必须安装存储系统日志设备,系统日志保留时间满足公安部的有关要求;并具备完善不良信息过滤、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
    5.建设教育城域网,资源采用集中建设与管理的区、市(县)的学校,在满足“校园网络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减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服务器等信息存储设备和网络专用软件的配备数量。
     
    7.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1)利用校园网络传输方式

    基本功能
    依托校园网络系统实现高质量的电视转播,实现自办节目,召开电视会议,播放教育教学录像等功能。
    环境和设计
    1.编辑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小于30㎡。演播室环境安静,噪声低于4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要求,隔音效果良好,混响时间合适。灯光、音响方面要满足摄像要求。
    2.采用组合灯光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1000Lux。
    3.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4.和网络中心临近,方便制作系统和传输系统的联接。
    5.安装空调,演播时温度不宜超过28℃。
    6.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制作及
    传输部分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监视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2
    光碟机
    DVD
    若干
    若干
    若干
     
    3
    摄像机
     
    1
    1
    1
     
    4
    三脚架
    带轮
    1
    1
    1
     
    5
    空调机
     
    1
    1
    1
     
    6
    不间断电源
     
    1
    1
    1
     
    7
    编辑系统
    线性或非线性
    1)
    1)
    1)
    成套配备
    8
    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编码卡,带刻录设备。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传输电视节目数量而定
    接收及 显示部分
    基本配置
    9
    网络电视接收设备
    网络流媒体信号转换为VGA或复合视频信号
    若干
    若干
    若干
    不配备计算机的教室使用
    10
    数码投影机及音箱或电视机
    和教室多媒体公用
    说明:
    校园网络完善、教室普及多媒体的学校可使用此系统,实现数字化系统的高度融合,减少重复投资。
     
    (2)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方式(传统闭路电视)

    基本功能
    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信号校内转播,实现自办节目,召开电视会议,播放教育教学录像等功能。
    环境和设计
    1. 编辑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小于30㎡。演播室环境安静,噪声低于4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要求,隔音效果良好,混响时间合适。灯光、音响方面要满足拍摄要求。
    2. 采用组合灯光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1000Lux。
    3. 窗户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4. 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广播点。
    5. 安装空调,演播时温度不宜超过28℃。
    6. 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制作部分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监视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2
    监视主屏
     
    1
    1
    1
     
    3
    录像机
     
    2)
    2)
    1)
     
    4
    光碟机
    DVD
    若干
    若干
    若干
     
    5
    摄像机
     
    1
    1
    1
     
    6
    三脚架
    带轮
    1
    1
    1
     
    7
    空调机
     
    1
    1
    1
     
    8
    编辑系统
    非线性
    1)
    1)
    1)
     
    9
    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编码卡,带刻录设备。
    1
    1
    1
    配视频编辑软件
    10
    不间断电源
     
    1
    1)
    1)
     
    11
    控制台
     
    1
    1
    1
     
    传输及 显示
    部分
    基本
    配置
     
    12
    调制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13
    混合器
     
    1
    1
    1
     
    14
    放大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15
    分配分支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16
    用户终端
     
    若干
    若干
    若干
     
    17
    数码投影机及音箱或电视机
     
    若干
    若干
    若干
    安装投影机的教室需加装解调器
    为使用先进技术,减少重复投资,闭路电视系统的建设可纳入校园网络系统,视音频的传输采用数字信号方式。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模拟信号传输方式。
     
    8. 校园广播系统
    (1)校园广播基本配置

    基本功能
    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考试时的听力测试、校园节目广播等工作要求。
    环境和设计
    1. 广播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
    2. 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空调,播音时温度不宜超过30℃。
    3. 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播放机
    高、中、低三档
    1
    1
    1
    可选任一档次
    2
    定压功放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配置
    3
    铃声播放机
     
    1
    1
    1
    或使用计算机
    4
    DVD机
     
    1
    1
    (1)
     
    5
    卡座
     
    1
    1
    (1)
     
    6
    调谐接收器
     
    1
    1
    (1)
     
    7
    无线话筒
     
    1
    1
    1
     
    8
    播出话筒
    含支架
    2
    2
    2
     
    9
    制作话筒
    含减震架
    2
    2
    2
     
    10
    监听喇叭
     
    1
    1
    1
     
    11
    不间断电源
     
    1
    1
    1
     
    12
    控制台
     
    1
    1
    1
     
    13
    调音台
     
    1
    1
    1
     
    14
    输出分配器
     
    1
    1
    1
     
    15
    资料柜
     
    1
    1
    1
     
    16
    空调机
     
    1
    1
    (1)
     
    18
    室内喇叭
     
    若干
    若干
    若干
     
    19
    室外音柱
     
    若干
    若干
    若干
    远程控制
    20
    主控计算机
     
    1)
    1)
    1)
    配数字播放机
    说明:
    满足学校对铃声信号、语音听力考试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2)智能校园广播配置

    基本功能
    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校园节目等工作要求,实现任意分区编组功能(控制中心对系统内所有音箱的点对点播放控制)和无线远程控制功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各班级自行选择听力练习内容),同时实现学校应急广播。
    环境和设计
    1. 广播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
    2. 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空调,播音时温度不宜超过30℃。
    3. 利用原有的有线电视线路实现有线调频传输。
    基本配置
    序号
     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数量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1
    主控计算机
    多路声卡
    1
    1
    1
     
    2
    音频调制器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要自定
    3
    调频控制单元
    单片机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播放软件要求有较好的交互性
    1
    1
    1
    根据学校需求选定模块
    4
    教室自控单元
    在各教室、教师办公室可以方便选择播放内容
    若干
    若干
    若干
    按需要自定
    5
    无线话筒
     
    1
    1
    1
     
    6
    播音话筒
    含支架
    2
    2
    2
     
    7
    监听音箱
     
    1
    1
    1
     
    8
    不间断电源
     
    1
    1
    1
     
    9
    机柜
    19寸标准机柜
    1
    1
    1
     
    10
    调音台
     
    1
    1
    1
    不少于1台
    11
    卡座
     
    1
    1
    (1)
     
    12
    资料柜
     
    1
    1
    1
     
    13
    空调机
     
    1
    1
    (1)
     
    14
    室内音箱
    多频点
    若干
    若干
    若干
    兼做教室多媒体音箱
    15
    室外音柱
    多频点
    若干
    若干
    若干
     
    16
    分区控制器
     
    1)
    1)
    1)
    配数字播放机
    17
    操场单元
    无人值守,通过无线方式受中心控制
     
     
     
     
    开关机、音量调节等
    说明:
    此方案适合规模较大的学校,充分满足学校各种信号和公共广播要求,特别是满足自助式学生英语听力练习方式,实现真正无人值守,缓解学校管理压力。能有效解决学校广播系统升级时无预埋线路的问题。
     
    9.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基本功能
    为学校重要场所、学生宿舍提供监控。
    环境和
    设计
    1.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立专门监控室,安装电视监控、防盗报警设备。
    2. 防盗报警系统可与110连通。
     
    序号
    设备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单位
    配备要求
     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周界报警
    系统
    1
    报警主机
    16路以上
    必配
    必配
    必配
    规格和数量按需要确定
    2
    对射
     
    必配
    必配
    必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室内安防报警
    1
    报警主机
     
    必配
    必配
    必配
     
    2
    被动红外线探测器
     
    必配
    必配
    必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视频监控系统
    1
    带补偿光一体摄像机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2
    低照度摄像机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3
    自动光圆镜头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4
    中速球型摄像机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5
    摄象机支架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6
    护罩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7
    硬盘录象机
    16路以上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8
    硬盘
     
    必配
    必配
    选配
    数量按需要确定
    9
    彩色监视器
     
    必配
    必配
    选配
    主要监控区显示尺寸不小于32寸,数量按需要确定
    要求:
    1. Ⅲ类学校在主要道口需加装视频监控系统。
    2. 有住宿学生的Ⅲ类学校,宿舍区必须配备视频监控系统。
    3. 摄像机分辩率、录像保存时间符合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4.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依托校园网的纯数字监控。
    二、管理与应用
    1.管理要求
    1)人员配备

    类型
    Ⅰ类
    Ⅱ类
    Ⅲ类
    专(兼)职人员数量
    1-2
    1
    1
    (2)人员素质
    专职网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网络管理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网管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网络、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常运行。
    (3)制度管理
    必须建立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信息中心、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等专室的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信息设备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上机守则等规章制度;要建立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管理人员职责。学生上机守则张贴于计算机教室前方,其余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分别张贴于相关场所。校园网络中心应挂有校园网拓扑图。
    (4)资料管理
    必须建立信息技术设备的总帐和分类帐,做到记帐及时、正确,总帐每年填写一次,学期中设备有变化时填入分类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定期进行帐物核查,确保帐与物的相符率达100%。购置的光盘等软件资料,可将内容拷入信息中心服务器后入图书馆管理。要注重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资料和应用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如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信息技术课程开出情况记录、学生上机记录等。期末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5)设备管理
    要加强信息中心的设备管理,将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线缆经整理后捆扎。网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软件的维护和病毒特征库的升级。
    计算机教室内课桌摆放整齐,保持整洁。定期做好学生用计算机、教师管理用机和多媒体设备等的除尘等保养工作和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正常开展和其它学科的使用。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立即修理,确保学生用计算机的完好率达100%,有条件的学校应有备用计算机。暑期长期不用时应安排人员定期对计算机通电开机保养。
    同时要加强办公用计算机、教师教学用计算机和各类教室用计算机的管理,网管教师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要加强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帐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各系统能正常工作。
    (6)安全管理
    要加强信息中心的安全管理,经常检查信息网络系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网管人员必须资料定期进行备份,定期更改密码,做好实时更新防杀毒软件,应用软件及时打补丁,加强BBS等的审核,注意日志的保存等工作。开设电子公告版及公共留言版等公共网络交流平台的学校,要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和信息审核工作。
    同时要经常检查防火、防盗、防雷等安全设施设备以及防鼠、防水、防尘等保护措施的使用状况,确保安全无事故。
    (7)经费管理
    应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费、经常性维护经费和设备更新添置经费。定期更新因不能适合教学与工作需求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出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应用要求
    (1)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程,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室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各学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对网络教室的使用。
    (2)积极参与构建校、市二级互通的教育城域网络平台,在组建校本资源库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市级范围内的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校务、人事、财务、档案、教务、学生、学校资产、图书馆、实验室等领域。管理软件的选取,应符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同时要符合信息上报和区域信息交流的要求。
    (4)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教研管理系统,丰富与积累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开展交流与学习。包括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教研资源库、教师与学生的博客、学生研究性学习网站等。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自制课件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教学研究和评课等活动要中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5)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利用网站进行学校的常规管理;展现学校办学成果和学生特长;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6)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步伐,利用教育城域网组建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人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管理。
    (7)正常使用学校的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并注意有关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正常使用学校的安全监控系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