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校园动态>>校务公开>>文件规章>>文章正文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图书馆标准
发布时间:2014-05-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瞿志坚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一、图书馆建设
(一)图书馆通用要求
1.馆藏文献

 

 

2
4
6
8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生均藏书量(册)
30
20
15
30
20
15
30
20
15
30
20
15
年生均新增图书(册/人)
1.5
1
0.5
1.5
1
0.5
1.5
1
0.5
1.5
1
0.5
年生均购书支出经费≥(元/人)
15
10
5
15
10
5
15
10
5
15
10
5
报刊种类(种)
60
40
20
80
50
30
90
60
40
100
70
50
工具书(种)
80
60
40
100
80
60
120
100
80
140
120
100
文艺类图书占馆藏总量(%)
≤50
≤50
≤50
≤50
科普类图书占馆藏总量(%)
≥30
≥30
≥30
≥30
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数字图书,数字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文章、单幅图片不作册数计入。当纸质图书达到生均图书量则数字图书不受此限制),以县(市、区)为中心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入学校的馆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2)应注重文献资料的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4)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5)配有数字期刊或通过城域网集中订购数字期刊的学校可适量减少报刊的订阅种数。
2.馆舍配备

 

 

2
4
6
8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馆(室)面积(㎡)
150
120
100
230
200
160
340
300
240
420
350
300
藏书室(m2
40
30
20
80
60
40
120
80
60
160
110
80
电子阅览座位/学生人数
1/25
1/35
1/50
1/25
1/35
1/50
1/25
1/35
1/50
1/25
1/35
1/50
阅览室座位/
学生人数
1/12
1/15
1/20
1/20
1/25
1/30
1/20
1/25
1/30
1/20
1/25
1/30
阅览室面积(m2
70
50
40
80
60
50
120
100
80
160
130
110
说明:阅览室为师生共享借阅一体(内设报刊、工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文字资源,其中工具书入带锁柜单独存放),学生电子阅览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时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1)环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人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火、防尘、防高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虫蛀鼠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应方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 配置: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用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人员配备

类型
I
II
III
数量
≥2人(至少专职1人)
≥2人(至少专职1人)
≥1人
 
(1)人员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体健康。
(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专业证书(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专用室要求
1藏书、外借处
(1)配置:应配有书架、书橱、空调、抽湿等设备,书架高度应适合小学生使用,书架数量要能够满足图书按《中图法》分类体系组织藏书的需求,书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80公分,保持过道畅通;馆内还应配有办公桌椅、防霉驱虫剂、窗帘、温湿度计、消毒柜、书车、书梯、书立、灭火器等办公及安全设施;
2)环境:书库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遮光措施;光照亮度不足时,宜采用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辅助照明(如采用荧光灯,应配紫外线过滤装置);如开架书库内设有阅览桌,应设局部照明。
(3)流通:文献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包括文献检索、借阅、归还、读者借阅记录、图书流通排行榜、赔偿、注销、删除、借阅率统计、流通率统计等。
2.阅览室
(1)配置:阅览区应配有书架、书橱、期刊架、报架、阅览桌椅、空调、装订设备等,设备数量要能够满足报刊陈列需求,阅览桌椅数量要能够符合座位设置要求;应配有办公桌椅、温湿度计、消毒柜、装订机等办公设施;资料要能够满足教师、学生的阅读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具书,要能够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检索查询的需求。
2)环境:玻地比应不小于1/5,室内光线充足柔和,应以天然采光为主,均匀、无眩光,阅览桌上防止阳光直射自然光照不足采用人工辅助照明,照度为500800lx,产避免扩散光产生的阴影;阅览区要适合教师、学生视觉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搞好室内绿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桌使用面积不少于1.6个平方米(1.8×0.9)
3)流通:文献资源的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包括阅览登到、阅览统计、阅览跟踪、期刊检索、过刊检索、音像资料检索等。
3.电子阅览室(区)
(1)设计:具有良好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远离强电磁场和强腐蚀性的物
体,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湿度适宜,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下或顶层。
2)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少于1.9平方米有管理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数字图书和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3环境: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台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书写黑、白板宜设局部照明,垂直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台面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电子阅览室(区)须有空调,温度适宜
(4)设备配置

名称
规格与参考型号
单位
数 量
备 注
计算机
主流配置
根据需要
选一种方案
按“一拖多”架构配置虚拟终端机
虚拟终端数根据需要
空 调
柜机,能够在环境温度为35℃时使室内温度不高于26℃,冷/热两用
 
根据面积自定
稳压器
高可靠性
 
1
在电网电压不稳定的地区配用
4. 采编室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电脑桌椅
1
 
计算机
2
一台作为计算机管理服务器使用,一台作为采编数据录入使用。
书柜
1
新书分编后,临时上架处。
办公桌椅
1
新书核对、盖章、贴条码、书标等办公用。
空调
1
调节温度、干湿度,改善空气质量。
扫描仪
1
制作阅览证、借书证用。
打印机
1
打印各种统计资料、证书、书标签用。
说明:服务器可存放在学校信息中心。
5.资料室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计算机
1
检索、流通或文献资源录入时使用
电脑桌椅
1
 
书架书柜
1
书架陈列报刊合订本,带锁书柜陈列工具书及珍藏书。
阅览桌椅
6
 
复印机
1
供师生复印所需资料。
二、规范管理
1.加强领导:学校对图书馆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应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称岗位,图书馆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的外借制度》、《阅览规则》、《图书遗失、污损赔偿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等,对各种制度应严格执行。
3.账册设置:应有图书、音像资料的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帐册,其中总括登记册与注销登记册应为纸质;应有期刊现刊登记帐册、数字资源登记帐册、借阅记录账册、书刊剔除与注销记录账册等
4.分类编目加工组织:对图书、音像、期刊、合订本期刊等各类文献应及时验收、登记。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按国家标准进行编目,技术加工;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组织排架、藏书标识清楚明了,方便读者使用;对内容过时或不健康、长期压架失去使用价值、破损严重无法修补、不符合本馆藏书范围、复本过多、套册不全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和教材更换二次后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的复本,予以剔除;应每一年对流通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每三年对全部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进行一次清点,对清点丢失和剔除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严格办理注销手续,保证帐、册相符。
5.文献保护:对仍具有使用价值的破旧文献资料要及时修复,延长使用寿命;读者还回的书刊应先消毒再归架;注意防火,馆区内严禁使用电炉、火炉;做好防尘、防盗、防潮、防霉变、防晒、防虫蛀鼠咬、防止数据丢失等工作。
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
1.开放时间:图书馆应实行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双休日、寒暑假应定期开放;生均学期到馆不少于10次。
2.借阅要求:I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6册(次),II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2册(次),III类图书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8册(次);实行借阅合一的,借阅册数应不低于相应类别要求的60%(包括阅读课)。
3.业务统计:读者统计、藏书利用率统计、读者借阅率统计、读者到馆率统计。
4.宣传推荐积极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按年级、按内容编制导读书目,引导学生读书编制新书目录,介绍新书,宣传推荐好书。
5.读书活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主动及时地向学校领导、学科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管理人员宣传推荐教育教学参考书和各种活动资料。
6.咨询服务: 解答读者口头、电话、短信、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咨询,代读者查找资料,或提供检索途径指导读者查询; 广泛搜集各种资料、采集整理网络教育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有条件的应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的复印、复制、下载等服务。
7.阅读指导: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图书馆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利用图书馆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开设阅读指导课(包括电子阅读指导)、文献检索(包括网络资源检索)、图书馆活动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发挥育人功能。
8.学术研究: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开展图书馆学术理论研究和交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文件规章>>文章内容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图书馆标准
    发布时间:2014-05-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瞿志坚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一、图书馆建设
    (一)图书馆通用要求
    1.馆藏文献

     

     

    2
    4
    6
    8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生均藏书量(册)
    30
    20
    15
    30
    20
    15
    30
    20
    15
    30
    20
    15
    年生均新增图书(册/人)
    1.5
    1
    0.5
    1.5
    1
    0.5
    1.5
    1
    0.5
    1.5
    1
    0.5
    年生均购书支出经费≥(元/人)
    15
    10
    5
    15
    10
    5
    15
    10
    5
    15
    10
    5
    报刊种类(种)
    60
    40
    20
    80
    50
    30
    90
    60
    40
    100
    70
    50
    工具书(种)
    80
    60
    40
    100
    80
    60
    120
    100
    80
    140
    120
    100
    文艺类图书占馆藏总量(%)
    ≤50
    ≤50
    ≤50
    ≤50
    科普类图书占馆藏总量(%)
    ≥30
    ≥30
    ≥30
    ≥30
    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数字图书,数字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文章、单幅图片不作册数计入。当纸质图书达到生均图书量则数字图书不受此限制),以县(市、区)为中心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入学校的馆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2)应注重文献资料的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4)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5)配有数字期刊或通过城域网集中订购数字期刊的学校可适量减少报刊的订阅种数。
    2.馆舍配备

     

     

    2
    4
    6
    8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馆(室)面积(㎡)
    150
    120
    100
    230
    200
    160
    340
    300
    240
    420
    350
    300
    藏书室(m2
    40
    30
    20
    80
    60
    40
    120
    80
    60
    160
    110
    80
    电子阅览座位/学生人数
    1/25
    1/35
    1/50
    1/25
    1/35
    1/50
    1/25
    1/35
    1/50
    1/25
    1/35
    1/50
    阅览室座位/
    学生人数
    1/12
    1/15
    1/20
    1/20
    1/25
    1/30
    1/20
    1/25
    1/30
    1/20
    1/25
    1/30
    阅览室面积(m2
    70
    50
    40
    80
    60
    50
    120
    100
    80
    160
    130
    110
    说明:阅览室为师生共享借阅一体(内设报刊、工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文字资源,其中工具书入带锁柜单独存放),学生电子阅览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时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1)环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人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火、防尘、防高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虫蛀鼠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应方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 配置: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用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人员配备

    类型
    I
    II
    III
    数量
    ≥2人(至少专职1人)
    ≥2人(至少专职1人)
    ≥1人
     
    (1)人员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体健康。
    (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专业证书(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专用室要求
    1藏书、外借处
    (1)配置:应配有书架、书橱、空调、抽湿等设备,书架高度应适合小学生使用,书架数量要能够满足图书按《中图法》分类体系组织藏书的需求,书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80公分,保持过道畅通;馆内还应配有办公桌椅、防霉驱虫剂、窗帘、温湿度计、消毒柜、书车、书梯、书立、灭火器等办公及安全设施;
    2)环境:书库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遮光措施;光照亮度不足时,宜采用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辅助照明(如采用荧光灯,应配紫外线过滤装置);如开架书库内设有阅览桌,应设局部照明。
    (3)流通:文献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包括文献检索、借阅、归还、读者借阅记录、图书流通排行榜、赔偿、注销、删除、借阅率统计、流通率统计等。
    2.阅览室
    (1)配置:阅览区应配有书架、书橱、期刊架、报架、阅览桌椅、空调、装订设备等,设备数量要能够满足报刊陈列需求,阅览桌椅数量要能够符合座位设置要求;应配有办公桌椅、温湿度计、消毒柜、装订机等办公设施;资料要能够满足教师、学生的阅读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具书,要能够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检索查询的需求。
    2)环境:玻地比应不小于1/5,室内光线充足柔和,应以天然采光为主,均匀、无眩光,阅览桌上防止阳光直射自然光照不足采用人工辅助照明,照度为500800lx,产避免扩散光产生的阴影;阅览区要适合教师、学生视觉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搞好室内绿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桌使用面积不少于1.6个平方米(1.8×0.9)
    3)流通:文献资源的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包括阅览登到、阅览统计、阅览跟踪、期刊检索、过刊检索、音像资料检索等。
    3.电子阅览室(区)
    (1)设计:具有良好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远离强电磁场和强腐蚀性的物
    体,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湿度适宜,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下或顶层。
    2)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少于1.9平方米有管理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数字图书和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3环境: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台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书写黑、白板宜设局部照明,垂直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台面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电子阅览室(区)须有空调,温度适宜
    (4)设备配置

    名称
    规格与参考型号
    单位
    数 量
    备 注
    计算机
    主流配置
    根据需要
    选一种方案
    按“一拖多”架构配置虚拟终端机
    虚拟终端数根据需要
    空 调
    柜机,能够在环境温度为35℃时使室内温度不高于26℃,冷/热两用
     
    根据面积自定
    稳压器
    高可靠性
     
    1
    在电网电压不稳定的地区配用
    4. 采编室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电脑桌椅
    1
     
    计算机
    2
    一台作为计算机管理服务器使用,一台作为采编数据录入使用。
    书柜
    1
    新书分编后,临时上架处。
    办公桌椅
    1
    新书核对、盖章、贴条码、书标等办公用。
    空调
    1
    调节温度、干湿度,改善空气质量。
    扫描仪
    1
    制作阅览证、借书证用。
    打印机
    1
    打印各种统计资料、证书、书标签用。
    说明:服务器可存放在学校信息中心。
    5.资料室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计算机
    1
    检索、流通或文献资源录入时使用
    电脑桌椅
    1
     
    书架书柜
    1
    书架陈列报刊合订本,带锁书柜陈列工具书及珍藏书。
    阅览桌椅
    6
     
    复印机
    1
    供师生复印所需资料。
    二、规范管理
    1.加强领导:学校对图书馆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应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称岗位,图书馆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的外借制度》、《阅览规则》、《图书遗失、污损赔偿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等,对各种制度应严格执行。
    3.账册设置:应有图书、音像资料的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帐册,其中总括登记册与注销登记册应为纸质;应有期刊现刊登记帐册、数字资源登记帐册、借阅记录账册、书刊剔除与注销记录账册等
    4.分类编目加工组织:对图书、音像、期刊、合订本期刊等各类文献应及时验收、登记。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按国家标准进行编目,技术加工;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组织排架、藏书标识清楚明了,方便读者使用;对内容过时或不健康、长期压架失去使用价值、破损严重无法修补、不符合本馆藏书范围、复本过多、套册不全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和教材更换二次后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的复本,予以剔除;应每一年对流通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每三年对全部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进行一次清点,对清点丢失和剔除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严格办理注销手续,保证帐、册相符。
    5.文献保护:对仍具有使用价值的破旧文献资料要及时修复,延长使用寿命;读者还回的书刊应先消毒再归架;注意防火,馆区内严禁使用电炉、火炉;做好防尘、防盗、防潮、防霉变、防晒、防虫蛀鼠咬、防止数据丢失等工作。
    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
    1.开放时间:图书馆应实行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双休日、寒暑假应定期开放;生均学期到馆不少于10次。
    2.借阅要求:I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6册(次),II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2册(次),III类图书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8册(次);实行借阅合一的,借阅册数应不低于相应类别要求的60%(包括阅读课)。
    3.业务统计:读者统计、藏书利用率统计、读者借阅率统计、读者到馆率统计。
    4.宣传推荐积极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按年级、按内容编制导读书目,引导学生读书编制新书目录,介绍新书,宣传推荐好书。
    5.读书活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主动及时地向学校领导、学科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管理人员宣传推荐教育教学参考书和各种活动资料。
    6.咨询服务: 解答读者口头、电话、短信、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咨询,代读者查找资料,或提供检索途径指导读者查询; 广泛搜集各种资料、采集整理网络教育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有条件的应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的复印、复制、下载等服务。
    7.阅读指导: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图书馆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利用图书馆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开设阅读指导课(包括电子阅读指导)、文献检索(包括网络资源检索)、图书馆活动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发挥育人功能。
    8.学术研究: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开展图书馆学术理论研究和交流。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