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的讲座,共同成长的诗情绽放
发布时间:2012-1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丽芳
在专家的眼中
学校的童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学生的眼中
学校的童诗活动浸润了我们的心房
今天
我们携着童诗一路前行
我们相信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
童诗教学的春天就在不远处招手
共同幸福成长的童诗的情感约在此刻竞相绽放!
11月20日,是“海峡两岸儿童诗教学研讨会”活动的第二天。上午8:00,陈木城等八位与会专家来到学校的会议室依次为学校童诗活动提词留念。8:10分,王宜振、巩儒萍、李德民、高恩道、陈木城五位专家分别与学校文学社、诗社的小记者团亲密接触,就自己如何创作儿童诗的思想来源以及儿童诗创作的若干方法与小记者一同分享。学校的小记者们分外珍惜这次交流机会,活动现场纷纷提出问题向专家取经,专家们更是慷慨解囊,对小记者所提问题一一解答,并帮其签名再合影留念。
8:30学校多功能室里座无虚席,童诗专家的精彩讲座继续在进行。王宜振老师从“诗歌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是诗人感情的直写”为开场白展开本次《谈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新诗教学》的讲座,王老师从内视点的三种存在方式来理解教材中的诗歌、抒情诗的视点特征来理解教材中的诗歌、诗歌主要特点来理解教材中的诗歌、诗歌教育的角度来普及新诗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童诗教学的困惑,并向与会代表解读了新诗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要领。樊发稼老师的讲座《儿童诗中的童心、童趣及教育性》充满了诗性气息和人文情怀。樊老师从“诗歌需要儿童,儿童更需要诗歌”开门见山阐述了童诗的教育作用,童诗的主体应是低幼童诗,儿童诗最佳年龄段诗幼龄儿童和小学低年级。樊老师告诉大家,对低年级学生实施文学启蒙教育,为他们提供健康优质的低幼诗歌是如今童诗教育性解决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育应宽阔地加以把握才能获得成功。但低幼童诗并不是教科书,创作低幼文学作品是很难的。所以樊老师紧接着又讲到了童心童趣在低幼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并例举了陈木城、巩孺萍等许多童诗作家优秀的作品。与会老师从两位童诗专家的讲座中懂得:童诗不仅要有生动的形象、大胆的想象,更要有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创造,需要由表及里,又需匠心独运。
历时两天的“海峡两岸儿童诗教学研讨会”结束了,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准的研讨活动,也是一场儿童诗教学思想大碰撞、各地学者汇聚提升的盛会。洛阳中心小学有幸承办2012年“海峡两岸儿童诗教学研讨会”,和两地专家一起探讨儿童诗教学问题,交流儿童诗教育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动必将有力推动海峡两岸儿童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两岸的儿童诗教学带来更大的动力;也必将有效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语文内涵,深化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改革!
(洛小通讯组 撰稿:端敏明 顾丽芳 摄影:顾丽芳)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