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正文
低学部二数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彩芳

 

2018515日上午第一课,戴鸿校长为二数组执教的《认识角》,二数组的全体成员和其他组的部分老师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后组员们对戴校长的课进行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戴校长进行了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主要体现在:

一、分层组织教学,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戴老师是按“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到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再到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最后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这个思路,循序渐进组织教学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戴老师首先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熟知的“五角星”和“三角形”引出角,并出示实物指导学生指角,引导学生找物体表面的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同时,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又不忘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这样的设计,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戴老师借助学具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将角变大变小,使学生认识到“角有大小”。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比较法和重合比较法比较角的大小。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顺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比较中,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注重教师示范,耐心引导,及时有效。

戴老师在交给学生指角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用长方形的纸折角等环节都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指角方法,强调操作步骤,让学生的动手有依可循,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但是课无完课,在角的大小用“重叠比较法”教师虽然通过示范比较、口述方法、指名比较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该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学生不会操作比较,可见,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能不能将重合比较的方法形成文字,利用儿歌或其它形式出示出来,让学生读一读,明确了步骤以后再操作会不会更好一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低学部二数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彩芳

     

    2018515日上午第一课,戴鸿校长为二数组执教的《认识角》,二数组的全体成员和其他组的部分老师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后组员们对戴校长的课进行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戴校长进行了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主要体现在:

    一、分层组织教学,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戴老师是按“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到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再到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最后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这个思路,循序渐进组织教学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戴老师首先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熟知的“五角星”和“三角形”引出角,并出示实物指导学生指角,引导学生找物体表面的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同时,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又不忘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这样的设计,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戴老师借助学具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将角变大变小,使学生认识到“角有大小”。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比较法和重合比较法比较角的大小。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顺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比较中,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注重教师示范,耐心引导,及时有效。

    戴老师在交给学生指角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用长方形的纸折角等环节都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指角方法,强调操作步骤,让学生的动手有依可循,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但是课无完课,在角的大小用“重叠比较法”教师虽然通过示范比较、口述方法、指名比较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该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学生不会操作比较,可见,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能不能将重合比较的方法形成文字,利用儿歌或其它形式出示出来,让学生读一读,明确了步骤以后再操作会不会更好一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