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有感(杨晔)
发布时间:2018-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晔

读《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有感

书名

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

作者

冯建军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10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是2009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建军。本书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幸福和幸福感,提升教师的幸福能力,立志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幸福地做一个教师,最终实现做一个教师的幸福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每天都是教室——办公室两点一线的循环往复,有时会和大多数教师一样,偶尔也会有职业倦怠感。读了《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豁然开朗。 我想,决定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幸福的课堂,教出幸福的学生。

一、       善待学生 体会幸福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二、       善待自己 感受幸福

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他的人生不会枯燥,讲课不会干涩,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三、       善待家长 分享幸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在对家长进行理性说服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并同时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议。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师大都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当家长对你充满了信任,对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开诚布公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时,你会发现善待家长,家校共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如果我们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回想当年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我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秀一些再优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学兼优。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遭遇到越来越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学生的时候,矛盾便一触即发了。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诸如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教师还要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如果我也能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盯着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放,我们也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读者:杨晔           2018512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