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实验工具,大大的作用
随着教育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体学生,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静心备课、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等工作,还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多借助一些图片、学具等直观性较强的物体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此,在教学《认识面积》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自制了一份实验工具,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对这一课时教学的感受。
根据《认识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实验目标,明确实验要求,就是利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比较长方形表面格子的数量多少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活动过程中,学生应明白选择什么材料,发现什么现象以及最终得到了怎样的结论,并能够利用自己活动过程中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当然,整个实验工具的制作必须遵从三个原则:一是实验材料要有价值;二是材料应易操作;三是材料可以被反复利用,可以回收。实验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思维也变得比较活跃,学生展示出的作品以及完成的程度都能够让我眼前一亮,这就是小组活动的优势。在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好的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速度,在这种互助的氛围当中,孩子们会不自觉的释放自己的天性,也正是展现他们潜力的时候。
整堂课结束之后,课堂效果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 师生互动的环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也乐于接受
(3) 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空间的保障
(4) 学生能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 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了提升,主要表现在实验任务的分工比较明确,合作交流效果较好
(6) 学生也获得了情感体验,沟通、合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节实验性的课堂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实验工具制作粗糙,实验目标比较单一。但我仍会继续探索,努力发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习数学变成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