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怎样的道路,建设自己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戎

喜喜的《不一样的道路,也谈教师成长》讲的是一位爱好文学的教师,因阅读顿悟和教学上不同经历引发的反思,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阅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是走怎样的道路,来建设自己的呢?

故事中的爱好文学的教师朋友,她的行走方式注定了她和我们成长的道路不同。

第一点是因为爱好文学,她长期进行“根本性阅读”,大量的吸纳着诸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改变知识结构的根本性书籍。这些积淀是生命气质的积淀,这是和我最大不同的地方。相对于这种老师来说,我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范围太狭窄。所以她在经历了应聘失败,又应聘成功的转折发展之后,反思自我,阅读的积淀使之产生顿悟,实现真正的成长。她在顿悟中发现,因为自己爱好阅读,哲学的文字以意象的方式直接涌上她的脑海。就在这些年的阅读过程中,曾经读不懂的,比如杜威,一度看起来懵懵懂懂,如今读起来非常轻松。这些高深的学识顿悟中,使之高瞻远瞩的看待教育事件,解析教育问题;更使之改变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使之整个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点是培养作为教师的“术”。这位爱好文学的教师说,她和一线的其他老师不一样,“朋友说到了她意识到自己和其他老师的不同,其实因为那些好老师重的是技术。”

同样作为一线教师,同样在一间间教室里摸爬滚打,我们更重视的“术”。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设计课堂的结构;怎样进行导入、过渡、提问、小结;怎样进行班级管理,怎样任命班级干部……在每一个细枝末节上打转,在每一个小小的技巧上琢磨,使得自己的班级和课堂达到学校每个学期考核的标准。

这个爱好文学的教师朋友希望重构自我完整的教育体系,喜喜建议她,在广博阅读根本性书籍的基础上,重构自己的思维体系,重构自己的教育体系,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这位朋友的成长中凸显了两点:第一点培养的是“道”,第二点培养的是“术”。最后,朝向“道”和“术”的完美结合,实现自己的全新架构的自我完整的教育体系。

她的这种思考和顿悟所实现的成长,注定了和我的不同。

我们团队的一线教师在喜喜眼中是这样的:有一类恰恰是从技术开始,正在朝向艺术的巅峰艰难而又愉快地跋涉着。还有一类,是艺术和技术都不是很鲜明,只是埋头耕耘,不断用行动去落实的。所有人都会在成长的路上,看见不同的风景。

因为我希望看到不同的风景,所以我是教室里的实践者,不停息的实践者。因为自己根本性书籍阅读的缺失,导致自己的“道”上举步维艰,因为自己钻研的不够,在“术”上又没有实现重大突破,目前,我的成长其实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非常有幸的是,我永远紧跟我的团队,在喜喜和大姐的引领下,逐步激发自己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成长动力,我愿意成长,不停息地成长。

但从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我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重构的能力和毅力不够,也许是因为没有故事中这位朋友的应聘起落经历给自己造成不得不反思成长的契机,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行尸走肉地进行着所谓的成长。想到这一点,内心瞬间异常恐惧。

我的道路就在眼前,知道该怎样建设,却没有明显的行动力。

还是向团队承诺一下,借以激发自己的开始行动吧!

建设自己,勇敢向前!

感谢你们,我的团队,我的家人,你们的裹挟,让我无法逃遁,一起努力,向前!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