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德故事《王羲之练字》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 五(6)臧浩浩
寒假里,我读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王羲之练字》这一则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王羲之是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许许多多的墨水,写烂了不计其数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入木三分”的成语也由此而来。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深感惭愧。因为只要一说起我的字,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没有一个不摇头叹息:“你都五年级了,写的字东倒西歪,是鬼画符吗……”唉,我和王羲之是天壤之别。
记得有一次,妈妈看着我的语文试卷,语重心长地说:“浩浩,你成绩还行,但你的书写,倒数第一的‘桂冠’非你莫属呀!”听着妈妈苦口婆心的唠叨,我的脸滚烫,低着头,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瞧瞧我的试卷,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在上面上蹿下跳……我决心好好写字,可没坚持几个月,就又重蹈覆辙,写的字就如同大海里的波浪,高高低低,胖胖瘦瘦。它们仿佛在嘲笑我:“老毛病又犯了吧!”后来,妈妈买了一个“神奇练字板”让我练字。开始我还有点儿新鲜感,可没过多久,我对它不再感兴趣,不再每天都练,即使练也是草草了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与王羲之比起来,我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因为书写太差,一再被老师、家长批评,但我却不重视,不把它当回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没有多大进步,现在想想我连这么一个小小的缺点都改正不了,真是无地自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只要努力,肯下决心,狠下功夫,难道还有改正不了的缺点吗?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定下规定: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练字。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做一个像王羲之一样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