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不忘初心:做读书人 行教书事
发布时间:2018-03-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玲霞

不忘初心:做读书人 行教书事

洛阳中心小学  李玲霞

趁着寒假,我认真拜读了冷玉斌老师的《教书?读书》一书。冷玉斌这个名字,大概是在教研活动时从师父嘴里听闻的吧。恰巧这次教研组推荐的阅读书目正有冷玉斌老师的新书《教书读书》。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拿到这本书,我一下子便被书本的封面给吸引了,封面设计很简约有新意:“教书”、“读书”;“teaching”、“reading”是重合在一起的。起初,我不太理解这样设计的意图。后来,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它想要传达的意思:教书与读书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互有联系。冷玉斌老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也与读书分不开。更告诉我们在教师这个舞台上,我们行教书诗时,先要做读书人。
  “我还是相信,生活并非命运,可以学着特蕾莎修女,怀着一颗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情,用自己最多的爱和关怀,给乡村更多教育的善意。”冷玉斌曾说道。这大约就是他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一位憨厚而低调的乡村教师,冷玉斌,他已经拥有“国培计划”北大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的头衔,却依然安心自在地在一个宁静小镇生活、教书、读书。这是一种安逸的情怀,不急功近利,只想静静地享受思考的广阔空间。这也为我们乡村教师指引了方向。

作为一名新乡村教师,我也曾向冷玉斌老师一样惆怅过,彷徨过,认为城区的发展机会会更多。渐渐的也了解了只要坚持住了,大胆地追求,小步地前进,在阅读和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其实乡村教师可以同样精彩。就像冷玉斌,选择留在乡村,守护着乡村的孩童,我想大概他确实是喜爱乡村的,他不愿意与自然和朴素有所疏离,他认为乡村正是他研究和思考的自由之地。事实上,乡村并没有从思想上禁锢我们,反而能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单薄,无法真正推动乡村教育变革,但他仍然选择作为了一名乡村教育的守护者,如特蕾莎修女一般,在他所遇到的孩子周围释放自身的微光和善意,充满乐观地憧憬乡村教育的未来。

冷老师所做的无非是很细碎的琐事。譬如,他因为自己喜欢读书,便也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活动拓展眼界,增长见识,让他们有可能向着明亮那方发展:他开过童书讲堂,每周一次;也曾设法下载好的儿童影片,在班上和学生一起欣赏。2004年开始,他在自己的班上开始了儿童文学作品的介绍与导读。最初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大声读给孩子们听。读书过程中,学生一阵欢笑接着一阵欢笑。那些时光成为了“最美好的阅读时光”。

我们一直在疑惑作为乡村教师,面对一群农村孩子,孩子们的阅读量总是令人着急。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面一直时困扰我们的问题。冷老师的做法无疑为我们做了榜样。反思自己,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些方法我也采取过,然而总会风风火火的开始,却冷冷清清的结束,甚至很多次尝试都会无疾而终,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冷老师始终在坚持着,故尤令人钦佩。虽然是“小事工程”,但积细流成江海,积跬步达万里,数年下来,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阖上书页“不忘初心:做读书人,行教书事。”在心间萦绕。简简单单,寥寥数语,愿与他相伴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