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斋藤孝著的《教育力》一书,买了以后,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用心去读。近期拿起这本书认真读了一遍,发觉内容有些散,仔细梳理一下,斋藤孝关于教育力似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概念性的定义,但是从书中的目录里我们可以多作者眼中的对教育力可以概括如下:1.传递梦想的能力2.寓友情于教学中的能力3.学习的能力4.掌握文脉关系的能力5.模仿力6.规划力7.编辑教材的能力8.设计兼评估考题的能力9.洞察力10.关注力11.传承文化遗产的能力12.拥有相应的身体感知能力13.等待的耐力与赞美的功力14.营造学习环境的能力。这些提法似乎和新教材新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赋予教师的能力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新课程提出课程要体现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是不是可以包括第1,2,9.10,11,13,14条呢?工具性是不是涵盖了第4,8条?新课程指出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开发者不是要具备第6,7,8三条的能力呢?教师职业道德倡导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是第3条吗?
我从作者所列举的这些能力中,总结出所谓的教育力就是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或素质。其叙事性的写法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许是受中国文字游戏洗脑太深的缘故,我还是觉得这种理论性的书籍在其理论的深度上还是应该更深一些。也或许大道至简至易,也或许是先读了《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两本书的写作风格相差太多,我才会有《教育力》不是很给力的错觉吧。
不过,文中的某些观点还是对我很有启发。摘录一些笔记和感悟如下。
【摘抄】
P1 教育的基础,是一种梦想的传递。
P2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便是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为此,教育者本身必须抱有强烈的憧憬,才能将“这东西有多棒”的热情传递给受教育者,实质能够体会。假如连教育者自己都已失去热情,别人有这么会因受到感染而追随呢?真正能激发出人的上进心,令人产生“想学习得更多”的动力的,是来自教育者对梦想的信念。
P4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塑造单项式的上下关系,而在于营造出一种教学相长的友情关系。
P4 教师自身若未能怀有远大的目标以及一飞冲天的热忱与气势,是无法激发学生产生“憧憬”欲望的。
【感悟】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顾老师,她是孩子们心目中女神级的老师,快退休的人,每次上台激情不减,声音抑扬顿挫,表情丰富,激情飞跃。当然也不否认仍有考低分的学生,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立在学生有想学习的愿望上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上进的愿望,学习的能力,有了梦想,也不会坚持梦想并行动的。
【摘抄】
P4教育的目标,不再与塑造单向式的上下关系,而在于营造出一种教学相长的友情关系。
P5教师不仅必须是指导别人的专家,同时也必须是懂得学习的专家。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教师的使命。
P14在学生之间创造出彼此互相砥砺的关系,正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
P15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做的事具有崇高的意义,并以骄傲的心情坚持下去,乃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P17教师实力的差别就在于提问力。
P23 教育力的基础不仅仅在于你要懂得怎么教,你还必须是懂得学习的专家。
【感悟】李希贵说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师生关系好了,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一个有梦想传递能力的老师也一定是一个有爱的老师。爱是基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会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才会有人格的熏染和熏陶,老师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
【摘抄】
P26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好要有足够的韧性,如此才能将和学生共处的每分每秒都当做庆典般欣喜地来看待,否则,你只会感到“自己的精力全被消耗殆尽”。
【感悟】“将和学生共处的每分每秒都当做庆典般欣喜地来看待”需要老师不仅有悲天悯人的大情怀,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大胸襟和气度,教师得是一个纯粹的乐天派,这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感到“自己的精力全被消耗殆尽”。在这个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有坚持教育梦想的勇气和韧性。
【摘抄】
P27身为教师,应该有能够将个别知识串连在一起的说故事的功力。如果无法说服学生为什么需要经该知识背诵下来,便失去了做老师的资格。这种能力,扩大来说便是一种“文脉掌握力”。
P32 读书最大的有点是除了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让我们的头脑变得聪明!
人在大脑变聪明的同时,对心智的掌握往往也会随之键入佳境。
人来在读书是可以学习到Mental-Control(心灵控制)的技巧,进而培养“自制力”。
P33 即使是阅读,同样要具备听人说话的到功力。就算对作者的看法不见得完全赞同,仍要耐心倾听,即用不带成见的眼睛和澄明的心境去阅读。
P70 故努力将“学习的人生是最快乐的”这样的讯息传递给学生,正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感悟】“用不带成见的眼睛和澄明的心境去阅读”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如同一个杯子如果里面装满了水,再往里加水必然会溢出来,加不进去。唯有先放空自己,用不带成见的眼睛和澄明的心境去阅读才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也正是用这种心境我才坚持读完了这本书。
阅读的收获也许并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你思考了多少东西。我很高兴自己由以前全盘的接受书中的观点,到现在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尽信书不如不读书,阅读+思考=成长。期待我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