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那些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如果能让数学知识融入他的小生活,学习数学会不会变得简单一些呢?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让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务必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务必认真学好数学。
在三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材给我们展示了一家运动服饰商店的图片,为了让教学更接近生活,我去了一家安踏品牌专卖店,拍了两套运动服、两双运动鞋、两顶帽子的照片,图片展示出来的那一刻班上好多学生就觉得亲切,顿时就有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课题引入显得十分流畅。
实际问题跟我们的生活贴合的紧密,所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就十分有必要。课堂上,正确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图,先学会找到每一个问题,再尝试推出每一个数量关系,紧接着找一找每一个不知道的条件,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我们不知道的条件这一条完整的思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我布置了一项去文具店买文具的作业,每人带5元钱去文具店买两本作业本,怎样购买才能保证剩下的钱最多?怎样购买才能保证找回的钱最少?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无论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明白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