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 静待花开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都说当班主任难,尤其是当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更难!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六、七岁的儿童,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对学习、生活难免不适应,但在书中我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角色互换,像孩子那样去想
新课改以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返老还童”,回想自己童年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哪些字词需要教,哪些语句需要解释,哪些事件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忽略,哪些地方学生会产生误读、错解,哪些地方学生最易模仿……如此等等。
二、集体思维,听到每一位学生的声音
班级授课的最大益处,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但是由于时间、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我们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
其实,叩开孩子的心灵,不需要费心思,只要你愿意和他在一起,愿意为他编织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