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工作总结(2017.9-2018.2)
《以“趣”为径,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工作总结
(2017.9—2018.2)
本学期,课题组所有成员围绕课题进行了文献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借鉴中结合本校的学情及办学条件,及时微调细化课题研究方向,为下阶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对本学期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研究任务,关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借助网络,微信等资源平台,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加强与已有了部分实践经验的友校的互动,收集大量有关英语阅读的理论资料和实践经验,通过整理,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达成共识。我们一致认为,所有的经验与理论切不可实行拿来主义,如何用得好用得妙,还需结合自身摸萦。
二、进行系统的学情与办学情况分析,及时微调研究的方向。
阅读作为一种输入性技能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阅读情况,各研究成员对所授班级作了项微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不是教科书就是练习题,进行课外阅读率为零度。而作为教师都知道教材的编写大多考虑英语学习的词汇、句型 、语法、话题,很少顾及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幽默感、音乐性、游戏性及韵律感。在严重缺乏语言自然习得环境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机械、被动,英语阅读的兴趣与主动性在逐渐流失。我们是一所大规模的农村小学,生源参差不齐,外出民工子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家长资源匮乏。平时英语课程的设置较为紧张。经过讨论,我们把现阶段的研究调整为解读教材中的Story time 及Cartoon time.
三、开展研讨活动,唤醒趣味课堂。
本学期,各位成员都在课堂实践的探索。期中杨晔、吴彩萍、钱红、宗苏舒老师分别执教了研讨堂。几位老师立足于绘本视角,将教材上的内容上出了全新的味道。阅读中的教学主要以讲解故事内容为主,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故事内容,如教师引导孩子猜一猜故事的发展,或是多种方式的朗读、操练等。阅读之后的活动设计,主要体现为内化学习内容的总结性综合性活动,如可以安排学生演一演故事情节,或是复述故事,或是发挥想象续接故事,也可以完成教师自制的“学习单”,进行小练笔,甚至可以进一步安排写绘活动,利用所掌握的语言结构自编歌谣,进行故事续写,自制绘本小书,在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之中进行再创作。学生在学习中更自由,思维更活跃,表达更灵动。通过这样的主题研讨活动,让参与其中的每个老师都受益匪浅。老师们在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深深感到“1+1”的力量,老师们觉得自己“在活动中成长了,收获颇丰。特别是对今后在教学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有了一些启发。”有老师充满深情地感叹:这样的教学研讨给处于瓶颈状态的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拓展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开阔了教学思路。
四、继续探索思考,加快研究步伐
通过本学期的研究,我们有了一些积淀,但仍需继续探索思考,使研究步伐更快更稳。
1.继续进行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2. 随时做好阅读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教师可以养成随时收集英语素材的习惯,如在浏览网页时及时下载收藏一些优秀资源,或是经由书本等其他途径有意识地留意收集,亦可以通过团队力量,分工协作。总之,留心之处皆课程。
3.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行教材,让研究更有意义有得更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