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春天,来得总是遮遮掩掩的。过山车似的气温,时风时雪的天气,把个时令中的春季遮掩的像个隐形人。当你突然发现花开了,树绿了,哦,春天来了。似乎恍然大悟,其实已经快迈进夏天的门坎儿。所以,在这里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到春天的脚步,才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提起发现,最敏锐的莫过于孩子们的眼睛,于是我带领他们到学校的植物园里“找春天。”
一进入园子,孩子们就沸腾了。他们燕儿一般的扑向各个角落,榆树下,桃林里,桦树丛中……或三两结队,或独自行动,穿梭奔跑、驻足凝望,五颜六色的花衣飘到东,飘到西,一向寂静的园子顿时热闹起来。
“老师,我找到了!你看大土蒿子已经钻出地面啦。”
“老师,我闻到了!树枝上有淡淡的清香。”
“老师,我摸过了!树枝软软的,柔柔的。”
“老师,你快看!白桦树已经脱掉旧衣服了,新衣服好白,好光滑呀!”
“老师,你摸摸,这鸡爪子一样的树狗子,好软呀!”
“老师!……”
“老师!……”
“……榆树上有了‘小蝌蚪’。”
“……桃树上有了‘小米粒’。”
……
一时间,孩子们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他们的眼里放着光彩------这是在课堂中很少见的光彩;他们的脸上布满笑容------这是发自内心的最开心的笑容。
瞧着他们激动的小样儿,我猛然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过的,让学生们具有知识的欢乐就是带领他们去发现,去到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中进行,因为在这里,有孩子已知的更有孩子未知的,这些已知和未知能使孩子们体验和感受到知识则是我智力创造的结果,探索的结果,心灵劳动的结果,因而激发起孩子要做一个有智慧,有学识的人的愿望。
面对着孩子们扑面而来的热情,我感受到了:学习是幸福的享受——只有这样,只有此时此刻。
现在热闹的植物园里,因为孩子的加入正是春潮荡漾。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我想,我们不只只是能带孩子找春天,更要给孩子们创造春天,自己也要更多更好地去“找春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