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先生的《妞妞》,厚厚的一本书,我一页一页地读着,字里行间是他对妞妞的疼爱、爱恋、不舍、却又那么的无奈。
这几天时间,我又把周先生的《宝贝 宝贝》、《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这三本书拿下书架,静静阅读。这次我先读的是《妞妞》这本,边读边擦眼泪,可以说我是哭着读完的。这个妞妞陪伴了他562天,毎天他都是那么地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因为他清楚妞妞的离开是必然的结果。他珍惜和妞妞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他记录和妞妞生活的点点滴滴。妞妞的一颦一笑都珍藏在心底,妞妞的一衣一物都珍藏在柜里。这个注定要夭折的小生命带给了他做父亲的荣耀与幸福,也带给他揪心与悲伤。妞妞的生命灿烂而脆弱,他,这位父亲的守望让我感动流涕。他说:“我不是一个哲学家,我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是啊,正像朱海军在1997年4月11日的《今晚报》上所写道:“我觉得,周国平为他的女儿著这本书是他为捍卫生命的尊严以笔为刀与死亡所做的一场肉搏战。”
这使我想到,父亲和母亲的称号是无与伦比的,爸爸和妈妈的称谓是永恒的!
接下来我又再次读起《宝贝 宝贝》。这是写他与第二任妻子红的女儿啾啾的成长的一本书,主要是他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的成长点滴。这也是他专门为啾啾写的,在这本书中也写到了他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是如何做的。再次读这本书,我后悔自己没有把给女儿的日记坚持写下去,我也反思自己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与自己学生的诸多不当不妥。周国平老师发展培养孩子的兴趣是目的,例如他让孩子弹钢琴但从不让她去考级,孩子去上兴趣班完全取决于孩子的选择等等。我反思自己,有时候我的的想法与做法是那么的急功近利,导致孩子的叛逆,自己的无奈。“爱能滋生爱”“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成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熏陶是不教之教”“对孩子的教育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而不是职业和文化水平。”“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最根本的智力教育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足以鼓励、促使、帮助孩子的理性能力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这教育的法宝,我在他的书中看到了。多么朴实的观点,但是有多少父母能做得到呢?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起来就没有前两本容易了,这是他用哲学家的眼光,思想家的理性,作家的语言来分析尼采――这位孤独者、漂泊者。这位哲学才子,与朋友的决裂,女友的失恋,教授辞职,这些遭遇似乎偶然地凑到了一起,却又显示了某种必然的命运。尼采并非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年复一年的孤独页并非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但是他这个害怕孤独,悲叹孤独的人又是那么向往孤独,需要孤独。也就是在孤独中他完成了自己一本又一本的著作。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吧。
读周国平先生的文字,走近周国平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这位深邃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