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20项修炼》,是郭元祥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的一部著作,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所有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现在,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显得那么浮躁,静不下心来好好的感悟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次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静静的想、认真的思,用心去体会,是对我们专业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书中从20个方面阐述教师的修养,感悟,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信任,教师的大智慧,教师的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师的宽容,教师的以生为本——人的教育,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作良知去引导学生;等,有太多太多的方面。仔细阅读后,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心得需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项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研究,就我个人而言有些感受最深的来谈一谈。
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在协助家长,协助社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正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上名牌大学,出国等,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就像我们的五指伸出来也不是一样长的,特别是我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我们除了知识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成长有序――先成人,后成材。
书中有云“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可悲的是,陷于功利追求中的教育及身处其中的人们,大多麻木不仁了,铁石心肠,没有任何“感动力”。是的,用现在比较时新的一句话来说“用心去做总能做好。”我也很相信“用心”二字,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就怕没有用心到位。比如:就我教的一些学生来说,有一部分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还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意见和批评,有时让人感觉到就根本不尊重老师,说实在的这种情况真的很让人恼火,可静下心来想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还需要别人去引领,去帮助他们,如果我能用对待我家小宝宝的耐心对待他们,从这个方面来说,教育恰如是一种慢的艺术,就像教宝宝学走路一样,急躁不得,马虎不得,同样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半点马虎,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就破罐子破摔,那是作为老师的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更好的方法是尽可能的去了解他们,可以向班主任询问他们的情况,找到出问题的根,就一定会有不同的局面了。如某班的郑某,好说谎话,不做作业,还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态度消极,说了多次不听,从班主任处了解到是离异家庭,跟着妈妈,妈妈打工没空管他,正常一个人生活,缺少关爱,长期以来造成他欺骗家长,欺骗老师的坏习惯。从他的问题处着手,接触时注意谈话的方式,他学习的态度也有相应的好转。
书中又有文“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学需要激情,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够引领学生有好的精神去学习。曾经有人这么说过“搞教育的人,首先不是看他的学历,而是要看他是否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孩子。” 我想,其实就是教师的激情。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哪怕他已身在教育。的确,教学工作不能缺乏激情,只有有了工作激情,才能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作为老师,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课下,如果你没有对工作的激情,就不能融入到学生中去,就会缺乏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也就体会不到与学生同行的快乐.如果你对工作没有激情,也就懒于去专心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也就不会有所创新.如果你工作没有激情,课堂上你也不能满怀激情的带领学生去攻克知识的堡垒。在课堂上,老师就象领兵打仗的统帅,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统帅,一个没有斗志的统帅会带领他的士兵打漂亮仗吗?有了激情,每天虽然辛苦忙碌着,但我快乐。有了激情,我辛苦,我忙禄,但我快乐,我收获。
一切成功取决于态度,因为态度就是一种能力。对教育工作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态度本身是一个师德问题,正所谓思想照亮行动。一个态度端正的人才会不断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才会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才会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才会用阳光般的心去发现学生心中的“阳光”。好态度让我们执着,执着让我们投入,投入使我们成功,我们的成功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只有这样,不断反思,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自我的对话和超越。有一个好的态度,自我反思才会主动和深刻,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通过自己的“成熟”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模式。
通过对《教师的20项修炼》学习,我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来获取进步。教师是终身修炼的一门功课,值得用一生去学习和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