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给了我很大触动,书中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为的是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真谛:作为一个人合格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这本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教师们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改作业,时常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教研活动,培训学习等。我从书中了解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还告诉我,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比如班级中有一些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往往都不怎么好,在家没有人去督促他们学习,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我更加关注他们。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当我们去爱护那些缺少关爱的学生后,他们也将喜欢这门学科,就能比较认真听课,他们就能积极认真完成作业和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提到,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对于我们老师,所知道的内容要比课标上要求的多十倍乃至几十倍。
教师的天职在于教书育人,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增加知识,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去不断学习。在教育中,走进学生们的内心,让孩子们在你的关爱中爱上学习,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