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童年的秘密》 | 作者 | 蒙台梭利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0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什么是爱?怎么样才算是爱?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用生活中的种种发现去推断关于爱的定义。蒙台梭利关于爱是这样说的: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这解释仍然让我很困惑,其中对于爱的定义似乎不那么明确。 直到读到《爱的智慧》这一章时,我深受触动。书中列举了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正因在我和母亲之间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境。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听到了母亲的叫唤声,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会觉得很厌恶呢?对此,蒙台梭利是这样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厌恶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心里却似乎有个温暖的东西在引导着。蒙特梭利对儿童的一系列细微的观察和心理的探究真是令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持久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应该偶尔换个角度去认识儿童,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 |||
读者:莫阳 2017年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