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学句,认识自然段,训练朗读,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为阅读课外读物打基础。所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特点:
1、识字阅读不分家。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和巩固识字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的强刺激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
2、以读为本淡讲读。低年级所选课文都是浅显易懂的,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语感,切忌把课文讲透讲碎。
3、积累为重多背诵。“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储备语言材料
二、阅读教学方法
1.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3、读与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4、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5、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并不仅仅就这“六个”方面,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最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解决教案是否为活案的问题,教案即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加上对备学生的理解,预设出来的教学设计,不可写成定案。句句到位,分分预设,这样设计即为死案。一个完美的活案是灵活的,可随课堂生成而变。
当课堂与学生思维碰撞出火花,改变了预设的教学设计时,应随机应变,当变就变,如果出现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时,则马上深入,抛弃整个教学设计都完全可行。
综上所述,二者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前者应为后者服务,灵动随变,方是教者之道。
尽管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但我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仍不能为读而读,应避免简单重复读、乏味无层次读等现象的发生,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读·品——字斟句酌
低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有趣味的故事及琅琅上口的儿歌、诗歌等,这是引导学生品读的绝佳原材料。从句子开始让学生学会读,根据生活经验学会读出味道。如人教版一年级《四季》一文中“草芽尖尖”,“尖尖”要读得轻短,否则太粗太硬,坐在小草上就会戳疼你的小屁股了,“荷叶圆圆”中的“圆圆”要读得饱满、圆润,就得拖长、响点,否则就不圆不美了。“雪人大肚子一挺”让学生挺挺肚子,读得响亮点才能挺起来,学生在乐呵呵中读得神气活现。这样在具体句子上一句句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莞尔,在读中学会不同词语有不同的意思,不同意思得用高低快慢等不同的语调来读。不断的品读中,学生学会了读一个句子前,先琢磨字词的意思,并试图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别人读后,一只只自信的小手,一张张等待点评的小嘴,表明了个性的阅读在慢慢的形成。读中品,品出了文字的抑扬顿挫,品出了文字的味道。
3、读·说——日积月累
绝大部分的人,总是先学会了说才会写。因此,要想在阅读中有所获,能将读到的东西为己所用、付诸笔端,首先得借“说”这座桥梁,会说就有东西写,在教学中笔者充分掘文中“口语交际”“看图说话”等这一桶桶金,把它们跟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不放过每篇文章的插图,让每个学生的嘴动起来,要动嘴就得动脑,动脑了就会有东西进入他们的脑中,听说读写等能力在不经意间得到培养,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我充分利用在教学中出示每幅插图或口语交际时机,会同时出示适合本内容的好词甚至好句,让学生在说图意或交流时,适时把这些给出的条件放进去。如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比一比》,出示图片的同时,我同时出示:红红的、大大的、小小的、白白的、绿绿的这种叠词让学生说图意时放进去,有时,也会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适合的好词放入图中说,学生在比中,看到自己积累有所获(一个词入图得一颗星或小组加一分等比赛方式激趣),学生就明白在阅读时除了读、复述,还得脑子积累。读读说说,生在阅读中文字的积累渐渐丰盈。
4、读·思——读出真谛
读得花样翻新,读得多姿多彩,读得津津有味,最终都离不开读的真正目的——读中思,读中获,读中领悟文章传达的内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思,一直是笔者不断尝试和不断恪守的原则。每篇文章引导学生读前,笔者都充分咀嚼文章,力求提出精、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考了文章的内容,又明白的文章的内涵,从中感悟出文章要传达的真谛。
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仅仅为读而读,应该教会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品读,读说结合,边读边思,同时也要适时挖掘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读得有质量,读得有一定的深度,也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夯实基础。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趣味读为主,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品味读为主,同时将两者适当融汇贯通,让学生不单停留在为读而读上,而是读得有意义,读得有所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