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灯照前路:读《红色云溪》有感----五6 邵艺菡
发布时间:2025-10-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颖

暑假里,我读完了《红色云溪》这本书。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纸页的温度,心中却被革命先辈们的故事激荡得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像枯燥的历史课本,它更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让我读懂了 “信仰” 与 “勇气” 的重量。

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瞿秋白先生的故事。他不仅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 他精通文学、翻译,写下了许多唤醒民众的文章,还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可当国家陷入危难,他毅然放下了手中的笔,扛起了革命的重担,辗转于上海、瑞金等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秘密开展工作。书中描写他被捕后的片段让我热泪盈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挺直脊梁,拒绝透露任何关于革命的秘密;在狱中,他还坚持写下文章,字里行间全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对理想的执着。临刑前,他从容地走向刑场,用一曲《国际歌》送别自己的生命。这位 “用生命写诗” 的革命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 “为信仰而活,为理想献身”。

抗联名将冯仲云的事迹,则让我看到了革命先辈在绝境中不屈的意志。书中写道,冯仲云长期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 那里冬天的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大雪能没过膝盖,战士们却只能穿着单薄的棉衣,啃着冻硬的干粮;夏天又要面对蚊虫的叮咬和敌人的围追堵截,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有一次,他在突围中不幸受伤,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独自在深山里躲藏了半个多月。靠着挖野菜、喝雪水充饥,忍着伤口感染的剧痛,他硬是凭着 “一定要回到队伍继续战斗” 的信念活了下来。当读到他终于与战友重逢,满身泥泞却笑着举起枪说 “我还能打” 时,我握紧了拳头 —— 正是这样一群不畏艰难、死而后已的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长城。

合上书,我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楼下嬉戏的伙伴,忽然读懂了 “来之不易” 这四个字的含义。如今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享受着和平安稳的生活,都是瞿秋白、冯仲云这样的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过去的革命道路,也照亮了我们成长的旅程。

现在的我们虽然没有战火的考验,却也会遇到自己的 “难题”:数学题解不出来时的烦躁,跑步测试不达标的沮丧,学不会乐器时的退缩……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红色云溪》里的先辈们 —— 他们能在绝境中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在困难面前再努力一把?

《红色云溪》不仅让我认识了两位伟大的英雄,更让我懂得了铭记与传承的意义。今后,我要带着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好好学习、勇敢成长,将来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让这盏红色的明灯永远闪亮!

指导老师:沈颖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