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2025年10月29日,洛阳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组紧紧围绕“基于言语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及古诗词以情动心的策略研究课题组全体组员齐聚四(2)班,聆听沈淑芬老师带来的《暮江吟》公开课。
课堂开篇,沈老师以趣味对诗游戏开场,带领学生回顾《离离原上草》等白居易经典诗句,顺势引入诗人背景资料,随后聚焦课题“暮江吟”,通过“暮”字的书写指导、组词联想,引导学生精准判断“暮”指傍晚时分,结合“江”字明确诗人观景地点,快速搭建起与诗歌内容的连接。教学过程中,沈老师以“诵读感知——品景悟情——迁移学法”为核心脉络,层层推进教学:先指导学生以“字正腔圆、声断气连”的方式朗读诗歌,鼓励学生“摇头晃脑”沉浸式吟诵,在想象画面中圈出“残阳、江面、露水、月亮”四大景物;再通过对比“铺”“洒”“照”等动词的表达效果,结合“瑟瑟”与“红”的色彩解析,让学生体会白居易对江面“半江红半江绿”的细腻观察;接着紧扣“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比喻句,对比“可怜”的古今异义,结合诗人自求外放的背景,帮助学生读懂诗句中蕴含的愉悦与赞美之情。尤为关键的是,沈老师还结合诗歌教学渗透写作方法,通过呈现“观察清单”、组织同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白居易“持续观察(从傍晚到夜晚)、抓景物特征、融个人情感”的写作秘诀,为微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整堂公开课气氛热烈,学生们不仅朗读整齐优美、富有韵味,还积极参与景物特征分析、观察清单填写,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这堂课,学生们不仅领略了秋夜江景“残阳铺水、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灵动之美,更深刻理解了白居易细致观察、生动表达的写作智慧,初步掌握了“留心观察身边景物”的学习方法。
课后研讨中,参与教师一致认为,沈老师的课堂设计紧扣文本情感与研究主题,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重视阅读方法的渗透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古诗词教学与言语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融合提供了优质实践范例。
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老师们将以此次公开课为借鉴,进一步探索古诗词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典诗词之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洛小中学部通讯组 撰稿:李朦 摄影:李朦 审核:杨晓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