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签名——记一次特殊的生日与“美好”相遇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五(1)班 王熠欣
八月份的第一天,恰好是我的十岁生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我书桌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准备生日派对,而是神秘地说:“今天要带你去个特别的地方。”
我们乘车来到城郊的一个小村庄。路边的向日葵仰着金黄的脸庞,像是在列队欢迎。妈妈指着远处一排平房说:“那是妈妈大学时参加的一加爱心社团帮扶的点。每个月,我们都会来看望这里的老人和孩子们。”
走进院子,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槐树下乘凉。看到我们,他们脸上的皱纹立刻舒展开来,像盛开的菊花。妈妈熟练地拿出血压计,开始为老人们测量血压。我则被安排陪小朋友们玩游戏。
有个叫小文的男孩特别害羞,总是躲在别人身后。我拿出随身带的玩具车和画笔,和他一起边画画边玩耍。当他画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时,小声地对我说:“我妈妈说,爸爸在外面打工,就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们。”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触动了。
中午,我们一起包饺子。91岁的李奶奶手把手教我擀皮:“小伙子,你看,这饺子皮要中间厚边上薄,这样才不容易破。”她手上的老年斑在阳光下特别明显,但每个动作都透着温暖。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王爷爷眼眶湿润:“你们来了,这里就像过年一样。”
活动结束时,社长拿出一个泛黄的签名本。妈妈说:“这是一加爱心社团20多年来的传承,每个志愿者都会在这里留下名字。”我接过沉甸甸的本子,一页页翻过。不同笔迹、不同年代的名字密密麻麻,最早的一页已经泛黄,最近的一页墨迹还未干透。
在妈妈的名字旁边,我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笔尖划过纸面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十岁的意义——不是收获礼物,而是学会给予;不是被爱,而是去爱。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妈妈告诉我:“志愿者就像是一缕阳光,不一定很耀眼,但能带来温暖和希望。”我望着车窗外,田野里的向日葵都朝着夕阳的方向,仿佛在行注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