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高学部六年级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
4月1日,洛阳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组全体教师围绕“基于言语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实践研究”这一主题,齐聚六(10)班,共同聆听沈雪莲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堂课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对真理探究的大门。
课程伊始,沈老师揭开了课题的神秘面纱。“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这一提问如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真的需要100个问号才能找到真理吗?”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口中冒出,这些疑问正是他们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随着课程深入,沈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其标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且直接出现在文章开篇作为作者叶永烈先生提出的观点。这种形式让学生们眼前一亮,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何为论说文中的观点提出。
接着,课堂进入核心环节——分析事例论证部分。通过三个典型事例,即波义耳发现石蕊试纸、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以及阿瑟林斯基研究脑电波与做梦的关系,学生们清晰地看到了从发现问题到最终揭示真理的过程。每个事例都遵循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真理”的逻辑顺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论说文中例证法的力量。
此外,沈老师还巧妙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教学,解释为何选择三个事例进行论证。“在中国文化里,三是一个特别的数字,它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完整性。”这样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浸入他们心中。
最后,在“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实践环节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恰当材料构建自己的论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每一个孩子都在思考、表达和感悟中成长。
这堂课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旅程,带领学生们领略了真理诞生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正如叶永烈先生所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在这堂课上,每一个问号都可能成为通向真理的桥梁。
课后,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沈雪莲老师的这堂课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群,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真理探索的世界,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启智润心。
(洛小高学部通讯组 撰稿:潘姣 摄影:徐丽红、潘姣 审核:顾丽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