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科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为促进学校科学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3月14日,洛阳中心小学科学学科组围绕“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一主题,齐聚实验室2,聆听了詹琪美老师执教的《生物的启示》。
课堂伊始,詹琪美老师便巧妙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她展示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这些物品大家平日里都再熟悉不过,可当它们与生物图片放在一起时,却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联系。铁丝网与植物茎上尖锐的刺,尼龙塔扣与布满钩刺、附着力极强的苍耳果实,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吸盘与八爪鱼那呈碗状、吸附功能强大的吸盘,以及降落伞与像小伞般的蒲公英种子。在詹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惊喜地发现这些物品竟与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原来,这就是仿生!”学生们不禁感叹道。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仿生的概念,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好奇的种子,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究这个奇妙的领域。
在探究蜂巢房的结构优势环节,詹老师展示蜂巢图片,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蜂巢形状为何是六边形而非其他形状”“六边形蜂巢是否更节省材料”“六边形蜂巢是否更坚固、抗压”等问题。随后,詹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学生们用不同形状的硬卡纸拼接,探究密铺原理,又通过分析阅读材料中不同形状建蜂巢的数据,发现正六边形蜂巢在容纳量和节约原材料方面的显著优势。最后,学生们亲自折出不同棱柱进行抗压实验,直观感受到正六边形棱柱的强大抗压能力。
在课程的最后,詹琪美老师对整堂课进行了总结。她告诉学生们,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仿生学。仿生学是工程学的重要基础,我们生活中的大量物品都是仿生学的产物。她还呼吁学生们要保护动植物,因为它们的存在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路,人类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目前科技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詹琪美老师这堂《生物的启示》科学课,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洛小科学组通讯组 撰稿:吴婷 摄影:吴婷 审核:蒋仲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