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三院文化 活动快讯 七彩队日 家长学校 班主任俱乐部 队员充电站 首页
活动公告: 三(10)道德讲堂《好习惯善善》洛阳中心小学开展民间故事演一演比…“阅神话,巧创作”“书香润童心,悦读筑梦想”洛阳中心小学举行新学期班主任(辅…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少先队>>七彩队日>>主题队会
“舌尖上的文明,饭碗里的珍惜”活动案例 二5中队 辅导员:蒋建凤
发布时间:2024-12-02   点击次数:   作者:蒋建凤   来源:原创

舌尖上的文明,饭桌上的珍惜

二6中队 辅导员:蒋建凤

活动目标:

1.  知道大米的由来过程,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  反思日常用餐行为,争做文明用餐小达人。

活动准备:调查每年用餐浪费的数据,观察身边的用餐不文明现象。搜集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活动过程:

一.数字中看浪费

1、中国人每年浪费的粮食价值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2、大学生每年倒掉食物可养活的人数

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3、全世界每年浪费粮食的数量

从全球角度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6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

二.粮食来之不易

视频观看粮食播种、耕种、生长、收获的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2、讲一讲节约粮食的故事

3、交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四.讨论用餐现象

1、出示案例

吃饭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食堂,在自己的饭桌上吃饭。王同学和王同学同桌吃饭。今天有虾,是王同学喜欢的,他来到桌上,一下子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夹了很多在自己的饭碗里,王同学看到了,对着他大叫。两人吵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开始吃饭。另外在旁边的张同学和孙同学则边吃边说。今天有青菜,小朋友都不喜欢,结果剩下了好多来碗里,只能倒掉。

讨论:1、一边说话一边吃饭好不好?为什么?

    2、把剩饭剩菜倒掉对不对?为什么?

    3、作为日新娃,在食堂用餐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每位队员都应该做到文明用餐,珍惜每一粒粮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