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头条新闻>>文章正文
区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在洛小开展活动
发布时间:2017-10-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唯婷

区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在洛小开展活动

时值金秋,云淡风轻。10月25日,武进区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在洛小举办。本次活动由培育站导师金磊副校长主持,教师发展中心裴红霞主任以及培育站全体成员全程参加活动,学校邵小武校长、朱伟副校长、邓瑞芳主任和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活动。

上午8:50,三堂骨干教师展示课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第一堂是由星辰实验学校李伟老师带领洛小一(2)班小朋友共同学习了《大小多少》。李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环环相扣,充分结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创设有趣的情境,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更富情趣。写字教学抓住了重点,每个笔画都有小儿歌帮助孩子识记,也关注到了量词的教学。第二节课是洛小胡星燕老师和三(5)班孩子共同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由于洛小多年来关注儿童诗课题研究,胡老师在上这一课时,也将现代诗和语文课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诗意。古诗改写现代诗,书信创编等形式,使学生对诗意的把握更加到位,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在音乐和胡老师的动情渲染中,孩子们吟诵古诗入情入境,真正感受到了一首好诗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有一种深深的情感。第三堂课是实验小学池丹薇老师和六(2)班同学带来的《观书有感》。池老师的古诗教学课节奏明快,紧扣“清”字展开引导,围绕“观书”还是“观塘”引发学生的思考,体会这首诗借物喻理的特点。池老师还关注到了行楷的教学,利用口令引导学生书写。三堂课各有千秋,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下午12:40,30位培育站的骨干教师分成三组,针对上午的三堂课展开讨论,在短暂的热烈讨论之后,大家又汇聚一起进行研讨。除了对三位老师的肯定,大家更多的是提出了一些困惑与建议。如《大小多少》一课,是否可以将最后说话训练部分舍弃,而将量词教学做得更为扎实。《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应充分发挥“文包诗”这一题材的育人价值,王维的思乡之情也许可以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身上,对于王维的“独”,感悟还可以更深刻。而《观书有感》一课,诗歌借物喻理的这一特点还可以拓展得更充分,行楷教学这一环节应根据校情与学情,机动控制时间。金磊副校长对大家“头脑风暴”般的讨论给予了肯定,他也给出了有效的建议,要充分挖掘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用学科教人,而具体的方法便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接着,裴红霞主任给所有的老师作了专题指导——《文本解读例谈》,她从文体的判断,课题的赏析,阅读的方法等方面细致入微地进行例谈,最终与老师们共勉,要博览群书,扩展认知;细读文本,敏化语感;细读语用,熟悉规律;熟读课标,把握好度。她的指导给培育站以及洛小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带来了一场精神的大餐。

最后,30位骨干教师再次进行分组,就《雾在哪里》《老海棠树》两份文本进行分组解读,再汇总讨论。在各组代表学员发言后,金磊副校长和裴主任又一次对大家进行了指导。他们不约而同地引导老师们要关注思维方式,在细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把握文体特征,更要局部渗透到语句的肌理中去,关注课后的练习,反复品读,字字穷究,词词推敲,句句细品。

一整天的培育站活动,给老师们醍醐灌顶般的感觉,收获很多,要细细内化。洛小的语文老师们也会全情投入小语教学的浪潮中,用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去对待每一天的每一堂语文课。

(洛小通讯组 撰稿 臧明艳 摄影 姜唯婷 审稿 朱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