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日新案例>>文章正文
“悦”圆中秋,“童”享欢乐(一6中队 辅导员:丁雯)
发布时间:2024-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雯

6中队 辅导员:丁雯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及月饼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进家庭、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活动准备

资料搜集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资料,包括中秋节的美丽传说、月饼的种类与制作方法、中秋诗词等。

物品准备:月饼、水果、零食等节日食品;相机或手机用于记录活动瞬间。

、活动过程

(一)开场导入

歌曲引入:播放歌曲,营造节日氛围,引出主题。

教师发言:简要介绍中秋节的背景及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二)话说中秋

中秋知识竞猜:通过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中秋节基础知识的了解。例如:“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等。

故事分享:

嫦娥奔月:由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感受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简述月饼与起义的关联,让学生了解月饼背后的历史故事。

(三)才艺展示

诗词朗诵:学生跟着教师朗诵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词,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感受古人借月抒怀的情怀。

歌曲欣赏:学生欣赏与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中秋寄语

手写贺卡:学生亲手制作中秋贺卡,写上对家人、老师或同学的祝福话语。贺卡可以在班会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活动总结与反馈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反思:通过本次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还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活动还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