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教育随笔1 (徐嘉韵)
发布时间:2024-09-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嘉韵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生长的希望,但总有些种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它们便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关注并帮助这些孩子,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坚守,更是教师职业使命的体现。

记得有一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班里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学生,他性格内向,成绩总是徘徊在班级的末尾。每当课堂提问,他总是低着头,生怕老师的目光会落在他的身上。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害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慢。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意识到,如果放任不管,小明很可能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决定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给予他。

首先,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小明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他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补起,耐心地为他讲解每一个概念,直到他完全理解为止。同时,我也鼓励他多提问,不怕犯错,因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除了学业上的帮助,我也非常注重小明心理上的疏导。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扰,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我也鼓励他多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多交流,逐渐打开心扉,融入集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了。他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看着他的变化,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关注学困生的决心。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关注学困生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关爱、尊重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期待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