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教室里充斥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聊天声。我朝着教室门口走去。这时,马煜城走到我面前,缓缓开口道“老师,我作业忘带了。”我愣住了,不是因为作业,而是这是他第一次主动的和老师说明情况。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马煜城的时候,他总是沉默寡言。不同于其他孩子们在这个年纪所呈现出的活泼张扬,马煜城上课从不举手,即使是下课时间,他也少有一些大幅度的动作。在肯定他不调皮捣蛋的同时,我也越发想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起初,我总会用课间时间一次次询问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与需求,可尽管我尝试了很多次,他都低着头不说一句话。
在一次和马煜城妈妈电话沟通后,我了解到,马煜城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平时甚至没有时间来接孩子放学,下班后回到家孩子也睡了,不论是辅导作业的时间还是与孩子沟通的时间都少得可怜,陪伴的缺失造就了马煜城独立又敏感的内心。
从那以后,我把对马煜城的关心与鼓舞融进了日常生活中。“哇,你跳绳跳得太棒了,老师都忍不住给你竖起大拇指。”“看看我们马煜城,做值日的时候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打闹,做得又快又好,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哦。”“今天有一位同学帮助老师搬了作业,大家猜猜是谁?”渐渐地,马煜城从起初的一言不发转变到遇见老师能够主动问好。在之后的课堂提问时,我总能看到举起的小手又多了一只。
看着马煜城日益灿烂的笑容和越来越自信的眼神,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气质不论好坏。或许,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称赞更能够让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敞开心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