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心愿,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呀?”“因为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才是优秀的。〞 每周五是我和孩子们的悄悄话时间,星星郑重其事地说出了他心中的“小秘密”:“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妈妈还是觉得我不够好。”说着说着,星星满肚子的委屈随着眼泪夺眶而出。“你也有很多的闪光点,其实你可以勇敢地做自己。”我摸着星星的脑袋,轻轻地说。回到班级,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想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高标准对比下,孩子们陷入了否定自己、迷失自己的怪圈。如何才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呢?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悄然而生。
周五班队课,一场题为“我vs别人家的孩子”吐槽大会盛大开幕。孩子们用极其生动的语言讲述着父母口中 “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我特别关注到了在边细细聆听、频频点头的星星。“星星,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星星迟疑地站起来,说:“我父母口中的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一个神,我永远比不过。"借着星星的话题,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要比,我vs别人家的孩子,同学们敢不敢和 '别人家的孩子',彻底比一比?”孩子们跃跃欲试,我提醒道:“我们既要看到 ‘别人家孩子’身上的优点,世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可以多方面 地比一比,用思维导图或表格记录下来。"听到这儿,星星立刻和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没过多久,一张精美的思维导图呈现在了我的面前,里面理性分析了父母眼中的自己、父母眼中的“别人家孩子” 和自己的优点。我特意邀请星星作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的成果。“星星加油!”身边的同学鼓动道,此刻的星星略显害羞地站起,手里的纸擦得更紧了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有的人都无法被比较。”星星掷地有声的结束语获得了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我随即拍下了这段视频,发送给星星妈妈。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星星妈妈的回复:“深刻检讨,学着少比较,多欣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