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金菲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有益补充,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的缘故,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教师需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巩固,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然而,有些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仍然在采用传统的过于单一的作业形式,这不仅不利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还会打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阻碍思维的发展。

(一)作业内容过于随意,缺乏整体规划

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随意,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缺乏单元整体意识。课上学习了课文,布置的作业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抄写单词和句子;学习了语法,布置的练习却与课堂新授的内容大相径庭。学生课上学的知识在课后没有及时得到巩固,反馈不出什么问题来,课堂效果也就越发不理想。

(二)作业形式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还是采用比较死板单一的抄写单词句子或者中英文翻译这样的作业形式,理由是小学阶段仍然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要打好基础,不反复书写背诵是不行的。这样做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成效,但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容易遗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枯燥乏味的作业形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三)作业设计过于单一,缺乏差异性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学生可能反应迟钝,理解不深刻,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想要在作业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内容过于单调、形式过于僵化的作业设计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得不到培养,难以将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发挥出来。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推理,如果总是迷失在枯燥的作业堆里,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得不到相应持续性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恐怕连思考的能力都会丧失。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逐渐成为了小学英语学科的全新教学要求。然而减量不等于减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的是重复无意义的作业,讲求的是作业的有效性、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的趣味性和思维的发展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布置,轻负高质,促进教与学的统一,促进思维品质素养的发展。思维品质是一种核心素养,学生需要通过思维过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022年版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每位学生的思维品质都是有差异的,传统的抄写作业并不能体现出不同的思维品质,老师也很难从这样的作业当中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也要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作业的批改上, 转变为立足课堂,合理设置作业上来,以促进学生思考,提升思维品质为目的,让学生能够真正在作业中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得学习的效果。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这一单元的整体课后作业设计为例,阐述如何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来设计作业。本单元围绕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话题展开,属于“人与家庭”主题语境,呈现了现在进行时态。整个单元的重点是关于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和现在进行时态的特殊疑问句What is/are ... doing?以及肯定句 ... is/are ...

(一)不拘泥于固定模式,鼓励作业多样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Mike视角下一家人周六上午和下午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热身交流环节教师在与学生畅聊放学和周末在家的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复习了动词短语,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也让学生感知到本节课的话题与周末生活有关。紧接着,出示Mike一家生活场景图,聊一聊图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尝试模仿并学会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进行表达。课上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朗读并复述课文的内容,课后为了内化课堂所学,摒弃了传统的抄写作业形式,从而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巩固。

(二)摈弃“一刀切”,多考虑学生差异性,促进各层次学生思维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思维品质,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品质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等各不相同甚至差异显著。如果忽视学生的差异,必将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不同,那么他们要完成的作业难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分层作业才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在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按照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划分不同的级别,从而选择相应的作业去完成。

(三)作业要接地气,多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创作的趣味性

作业的设计既不能一成不变、缺乏创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磨灭。也不能不切实际、远离生活,那样学生会丧失逻辑思维能力。为了促进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亲子合作、创意改编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布置作业。一方面让学生有选择性地,从而主动地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四)引导学生主动体验,互动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是从课堂学习、自主阅读、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大量的实践体验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运用语言地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交际。那么在课后怎么实践呢?考虑到这一点,作业设计增加欣赏绘本《捉迷藏》并完成故事的互动的内容。通过跟绘本之间有趣的互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进行语用体验,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