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过度效应
发布时间:2017-10-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严佳佳

独生子女政策让孩子变成了“稀缺物种”,每个孩子身边有6个长辈的“非常6+1”模式,使得整个家庭时时处处都把孩子放在第一的位置。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极尽各种宠溺讨好,只为了能多跟孩子相处一会儿因为人人都有自私之意。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儿童在家的地位高得离谱,相比之下大人则越来越没有威信,“孙子越来越像爷爷,爷爷越来越像孙子”。

孩子的爸爸妈妈虽然能够体谅长辈的爱护之心,但却无法掌控四位“隔代人”对孩子的纵容:家里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先让孩子享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每一个人都太把孩子当回事儿,而他们对孩子最大最重要的关心方法就一个字——“吃”。曾经报道说,一人争着给孩子买好吃的,最终把孩子吃住院了。

其实,“吃”贯穿我们的生命,也是穿透我们一生的记忆。“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喝穿”“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很多人疲于奔命最终都是为了“吃”。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一层次就是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等。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物质始终是第一位的。而这几个条件里,只有食物才是需要努力获取的,于是,吃,在人的所有需要中绝对排在第一的位置,第一层次的需要便满足了,吃穿不愁,便是最原始的幸福。

 吃不饱会饿出来问题,但“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这句俗话也告诉我们“度”的重要性。比如,想让孩子厌食很简单,一次暴饮暴食就够了。当然没有父母、长辈会这么想,但是他们却在天天这么做:从孩子断奶、添加辅食起,填鸭似的喂养就在“再吃一口我给你买糖吃”的好心好意下开始了。孩子能消化的就开始长胖长肥,消化不良的就堵在胃肠里面——“积食”。

“如果我给你一个苹果,你会不会很高兴?”

“当然高兴了!”

“如果我给你两个苹果,你会不会更高兴?”

“还可以吧!”

“如果我给你一百个苹果,你会不会一百倍的高兴?”

“肯定不会了 ,那么多苹果,我怎么处理啊!”

这是心理学的“过度效应”。我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喊你妈妈,你肯定是很高兴,如果孩子连续喊你十声妈妈,你一定想揍他。可是你每天喊他起床、催他洗脸刷牙、不让他玩游戏等,只需要5次,十天就是50次,一年1825次。

每一个看到这个数字的家长都在惊叹,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

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吃饱了撑出来的和没吃饱饿出来的。一杯水可以解渴,一池子水能淹死人,叫“溺死”。孩子没有爱不可以,爱太多就叫“溺爱”。

做生意的都很清楚,投资成功不在于投进去多少钱,只有投对路才能大赚一笔,投资失败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不管你投进去多少钱,瞬间都会让你血本无归。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投资”, 对孩子教育“投资”成功,会令你如沐春风,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失败,则会让你痛不欲生——你的后半生会很难熬!而投资成功和失败,并不在于投入了多少金钱。“菜好胃口才好”,给孩子讲有用的、给他需要的,而不是想当然地给孩子讲有理的、给他不需要的。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你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就会让你有什么样的晚年——绝不掺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