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修炼》读后感(张荣)
发布时间:2024-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荣

摘抄: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续接薪火的人类使命,巨当着教书育人、完美心灵的重任,尤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尊重、关爱每一个孩子,适时地倾听,平等地交流,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语言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优美的语言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读后感:

读到这一部分时,我深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语言是一扇窗户,它能帮我们走进孩子内心;语言是一堵墙,它也能将我们和孩子隔绝起来。是走进内心还是相互隔绝,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说话,老师作为和学生沟通最频繁的角色之一,应当思考:如何做到用语言去影响学生?

一、为语言注入爱

爱的体现形式有很多,或是动作、或是眼神、或是语言。语言作为一种最直接也最易表现的方式,它所能收获的效果远超我们想象。如果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生命和心灵上,你呈现的语言方式就不一样了。

当学生坐姿不端正时,你的一句“小心眼睛受伤,快坐好”比“看你坐得歪七扭八的”更能让人接受,当我们真诚关心学生时,就是在表达爱,他们也会自然而然被同化,并接受我们的建议。

二、表达温柔,态度坚定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总习惯于批评,而学生的反应往往是狡辩和反击。其实批评是在间接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当学生上课不听讲时,其实是我们渴望自己的课堂吸引每一个孩子;当学生疯跑打闹时,其实是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如果我们学会用“你(客观行为)….我(感到)…因为我(需要)…请你……”的句式来表达,孩子们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你上课讲话,我有点烦躁,因为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上课,我相信你能管好自己。你的作业没写完,我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请你完成没做完的作业。说出我们客观看到的事实,不要带有偏见和评价。再客观的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要,根据需要,表达请求。

三、用心倾听,有效互动。

沟通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输出,那便是无效沟通。
有效的倾听是维持对话的前提,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表明态度、提建议或安慰,我们应该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的体会对方,再给出有力量的回复。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