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品真情 ——洛小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暨具身认知理论下小学古诗词以情动心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6-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雪莲

思无邪,品真情

——洛小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暨具身认知理论下小学古诗词以情动心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教研活动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教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6月7日,洛阳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及具身认知理论下小学古诗词以情动心的策略研究课题组齐聚六(11)班,一起跟随沈雪莲老师走进《诗经》,并进行了交流研讨。

与经典同行,与语文同行。经典作品经浩瀚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诗经》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诗经》,了解《诗经》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文学的情感,沈老师准备了多首小诗,循序渐进让学生体悟诗中蕴藏的情感。

上课伊始,沈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发现可以用四字短句概括场景内容,这样的四字现象就叫作“诗经现象”,让学生初步感悟《诗经》语言的节奏美。紧接着沈老师出示《无衣》,通过2020年各地华人支援武汉寄来医疗物资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理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中深厚的爱国情怀。在教学《鹿鸣》这首诗时,沈老师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院士入手,让学生明白院士的名字就出自《诗经》。而后出示曹操的《短歌行》,学生看到很多诗句也出自《诗经》,体会《诗经》在古代的巨大影响力。六年级语文书中只节选了《采薇》的片段,对学生理解将士思乡、厌战之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沈老师直接带领学生学习《采薇》完整的诗篇,让学生发现薇菜慢慢长大,战士常年打仗不得回乡,等战争终于胜利,战士已成老兵的伤感之情。最后一首《蒹葭》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并跟着音乐唱一唱,感受《诗经》句式整齐、回环往复、音韵和谐的音乐美。文字有温度,词句知冷暖,在课堂的尾声,沈老师总结了《诗经》的特点,并推荐学生读一读《诗经》,感受古人的生活和质朴真情。

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发言浅谈自己的听课收获,一致认为沈老师的课堂语言如诗如画,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挖掘深入透彻;教学容量丰富充分,旁征博引,而又妥帖恰当,不蔓不枝。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本次教研活动为所有老师奉上了一场教育盛宴,更给课内课外语文的阅读和学习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积跬步,至千里。

(洛小通讯组供稿  撰稿:黄蓉  摄影:黄蓉  审核:姜唯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