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偷懒(高英菊)
发布时间:2024-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英菊

学会偷懒

——读《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有感

 我估计很多老师选书的时候,和我一样,是冲着“偷懒”两个字去的。但是读完此书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在郑老师的身上,勤和懒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

我们要想身体懒,就得思考勤快;要想老师懒,就得让学生勤快;要想长期懒,就得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最后,我在“偷懒”里,读出了“勤”字!郑老师用一个字,道出了“勤”的本质,那就是一个“会”字暗含玄机。

偷懒的前提是你“会”偷懒,但是这一个“会”字后面何尝不是其他方面的“勤”啊!我最欣赏的就是他的“七小行动研究”,这是他班上学生平时解决内部问题的一个行动机制。

一般的班主任,总被学生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困扰,经常做消防员。而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会在漫长的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能通过一些细节窥探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便于班主任对事情进行引导、把控。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的班主任一定是长期植根于孩子身边的,当下流行什么玩具?小伙伴之间互相起的什么外号?谁欺负女同学了?今天谁过生日将邀请哪些同学一起庆祝?王者荣耀玩到什么级别了?哪些同学又花爸爸妈妈的钱充游戏币了?今天的数学作业超级难谁抄谁作业了?不要以为孩子们在学校头脑简单思维单纯,年代不同了,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孩子或许知道或者亲身实践过。我们也不要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育学生哪个能做,哪个绝不能越雷池半步。空洞的说教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带有逆反的心理专以恶小而为之。相反,走近孩子们,观察孩子们,因势利导,开展教育。

郑老师则不同,他在学生中推行“抓住一个小问题,开展一个小调查,找准一个小原因,进行一次小研究,拿出一个小策略,开展一次小实践,组织一次小反思”,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自己解决问题。有事情不是问老师,而是从行动研究中去解决,他勤于前面的机制创建,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制成熟后,他就轻松了。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