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尝试
——读《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有感
读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本班级管理的书,我内心很触动。没有老师的督促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秩序井然,这是我特别向往的一种境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把教育的痕迹淡化”。这本书中提到班级自主管理教育就是这种理念,班主任最关键的一个转变就是要忘记自己是班主任。“两个学生因为一点小事闹起了纠纷,怎么办?按照以往的做法,我肯定是雷厉风行地把两个学生都找来,然后把犯错的一方狠狠的批评一顿,至于批评之后两个人是否和好,是不是内心彻底接受了,我就没有再去注意。”看到此处时,我也在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确实自己做的太多,处理此类问题我会着急去评判“断案”。但当我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再次面临一些班级中的问题时,我想到了这句话“忘记自己是班主任”。于是,我开始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初次尝试。
在班会课中,我讲了讲大体的新实行模式,并且再次提出了我们的班级理念,号召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目标,都要有班级意识与责任感。一番演讲和呼吁下,每个人都被点燃了热情,无规矩不成方圆,我顺势讲到我们从这周开始要组建班级自律委员会,委员会由大中小队委们组成,制定规矩,监督实施,老师只是给大家起协助作用,大部分要通过同学们自主治理。接着制定班规的孩子上台宣布朗读了这十条班规,并举手投票,有异议的举手发言,问题当场被解决。在一番商讨之下,新的班规正式宣告成立,全票通过。
在这种民主自治的氛围中,每个孩子的想法都得到了尊重,有能力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站在讲台一边的我也体会到了轻松与欣慰。一阵热烈的掌声,为班级的新篇章拉开了帷幕。作为班主任的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次的变革调整也是我探索实践的过程,问题势必会再出现,可是这班级自治的希望就像一个火苗,在我心中的原野燃烧起来,我深深的体会到当班主任的“会偷懒”的好处。就像书中提到的:“很多时候学生自己知道是非曲直,并不一定要班主任来判断,听学生说话也是自主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班主任听而不说,学生有时能够体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