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最古老的文体之一。寓言通过幽默夸张的方式,让人在愉悦中明白一些道理。这会比严格条件下的道德教育更加有效。
在教学时,我们能够快速地让学生得到寓意。比如很多寓言故事都会在最后写明道理。或者很多故事读完,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自己也能够得出道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寓言的道理呢?
第一种可以通过选择法,我们列举多个道理。比如在教学《守株待兔》的时候就可以列出几个道理,当然这些道理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的分别,只是在这篇文章当中它是更加合理的便是了。可以进行提问,抓住人物的形象来提问,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道理。《守株待兔》中农民的形象就是不劳而获的。可以抓住情节来提问。
在寓言教学结束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对于寓言进行生活化的关联。比如在教《扁鹊治病》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关联一下生活,这个只是治病的道理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亦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不同版本的故事比如《龟兔赛跑》,不同版本的,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进入更加深刻的部分当中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寓言所含道理的批判性接受,让现代人对于寓言有了更加多的选择权。寓言往往是单一的,而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在不能再单纯照搬故事的道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想对于我日常的教学也会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