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秋(五6班优秀作文)
发布时间:2024-04-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华芳

我眼中的中秋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6)班   陆天佑

等待很久的中秋节终于到来了。

以前爸爸和妈妈都很忙,常常要加班到九点多。今天,爸爸答应带我去常州萃园景区。傍晚,我们一家人早早地吃了团圆饭,爸爸做了我最爱吃的土豆丝,还有很多美味佳肴,我们还一起分享了一个很大的月饼。

吃过晚饭,我们来到了萃园,一座具有江南古典风格的园林。刚到景区门前,就有一股充满文化和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小桥流水,那青砖碧瓦,一看就有年代感。这里的桥是用原石砌成的,桥下池水清澈,水草舞动着纤柔的身体,婀娜多姿。一些五颜六色的小鱼游来游去,跟我一样快活。

这里游人众多,大家有的提着灯笼,有的拿着兔子玩具,个个都是喜笑颜开。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一座假山脚下。虽说是假山,但足以以假乱真,大小和高度也非同小可。我看到一个正流着水的洞,就走了进去。本以为里面没什么,谁知却是别有洞天——居然有一个可以容纳30多人的空间。

走出这个水帘洞后,我又去了景区最有亮点的萃园楼。听爸爸说这座楼是榫卯结构的代表性建筑。我问爸爸榫卯是什么,爸爸说:“榫卯是中国古代木匠智慧的结晶。西方国家固定东西用的是钉子,而榫卯则是不用一颗钉子或一滴黏合剂就可以使两个物体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我大吃一惊,这是多么杰出的建筑文化,我们的老祖宗真厉害。我和爸爸一起登上了萃园楼。站在楼顶,仰望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我想起了李白写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今天的月亮真像一个大玉盘,镶嵌在蓝黑的夜空中,那么皎洁,那么柔美。在月光的照耀下,大地、花草树木、高楼都披上了一层银纱,显出朦胧的美。

欣赏着美不胜收的月色,听着耳边热热闹闹的欢笑声,看着爸爸妈妈陪在我身边,感觉今年的中秋节特别美好。

指导老师:沈华芳


我眼中的中秋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6)班   汪沫瑶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月饼。这是我眼中最难忘的中秋节。

一大早,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厨房。看到爸爸把食材一一拿出来:面粉、豆沙馅、蛋黄和清水。妈妈笑着对我说:“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月饼,你准备好了吗?”我点了点头,满怀期待地望着爸爸妈妈。

首先,我们把面粉放进盆里,加入清水,爸爸把面粉和水搅拌在一起,直到面团变得软硬适中。接着,爸爸把面团分成小块,并用擀面杖把它们擀成薄薄的圆形饼皮。

该妈妈出场了。只见妈妈拿出一个小勺子,把豆沙馅放在圆皮中央,又用手指沾了一点水,涂在圆皮的边缘,然后把圆皮对折,用手轻轻地捏紧。妈妈又拿来了一个模具,把包好馅的圆皮放进去,再轻轻按一下,一个小巧玲珑的月饼就做好了。我在一旁学着妈妈的样子,也做出来了一个。

 不久,我们做了十个月饼。妈妈把月饼放到烤盘里,我小心翼翼把蛋黄液抹在月饼上,然后放进烤箱里调好温度和时间。我问妈妈:“妈妈,月饼什么时候好呀?我都快等不及了。”“等烤箱里的月饼变成金黄色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妈妈对我说。

我眼巴巴地盯着烤箱。终于,月饼变黄了,飘出浓浓的香气。打开烤箱,拿出烤盘,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吹凉了,“啊呜”尝了一口。哇,外皮酥软,里面的豆沙馅甜甜的,实在是太美味了!

和家人一起做月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家人团圆的温暖。我觉得,这是我眼中最美好的中秋节。

指导老师:沈华芳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