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一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文章中朴素的语言所打动,边读边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对比,慢慢理解“朴素”二字的含义所在。
语文课由一个个细节组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机械地按照既定模板进行生字词、作者和品读文章的教学。然而,在韩老师看来,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寥寥无几。韩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能蜻蜓点水般肤浅,而应该深入骨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我们需要有所取舍,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识字、阅读、写作。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学生常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经常会将网络用语带入课堂。然而,当他们需要完整地表达观点时,却支支吾吾;当他们需要用笔写出观点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顺。我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直到阅读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原来教师需要规范课堂用语,同时在语文课中应少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带领他们真正走入文本,帮他们打造他们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密码。学生永远是我们的出发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夯实自己的基本功,灵活地教授语文。在书中,一位位名师的语文教学实例让我感叹不已。这些名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如此之高,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可以根据实际,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原来,精彩并不需要预约。目前,我的能力还不足以轻松应对课堂的变化,但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夯实语文基本功,有朝一日也能灵活地教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