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范溢聪)
发布时间:2024-03-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范溢聪

       今天我观看了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家精神巡回演讲让我有很大的感触。

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一言一行可能伴随学生一生。杨瑞清老师从毕业后主动到江浦县建设乡五里村小学,让农民的孩子能享受好的教育。开学了,学校还有六个孩子没有到校,于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走访,把孩子全部拉进课堂,为学生补课。后来这个学生被评为“中国好人”。是老师让他再心中播下种子——迎难而上。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能做好一个学生,由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我们能传授的知识可能并不会使他们收益,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传递的精神将会影响他们,不放弃,能坚持。开始学校建在小山坡上墙体开裂,就集资建设学校。他虽然有机会到县里的学校任职但依然选择留在农村学校。一个学生也在老师的感染下学习了师范,最后留在学校担任教师。可见教师精神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

面对留级情况开展“不留级实验”。让老师、学生、家长学会欣赏,修炼“花苞心态”赞美盛开的鲜花,等待花苞,学会欣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想好我们为什么而教,传递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设立不同的目标定位,要重视因材施教。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也应该修炼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

学校缺少课桌凳,老师带领学生种树。等树长大用来,更新课桌凳子。利用乡村资源开办学校,让城市学生来到乡村,通过开办“行知基地”,让近60万中小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作为乡村教师应当向他学习,不抱怨环境的艰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环境,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尽自己所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