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3月28日上午,洛阳中心小学全体四年级语文老师开展了以“聚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全体四年级语文老师齐聚四(9)班教室,聆听了由郑丽娟老师执教的《猫》的教学。
《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因此,郑老师把这篇课文作为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图文导入,了解整单元主题。
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结合一幅幅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一下子就被那些中心人物——小动物给吸引力,同时也初步了解到了本单元的课文的主题。
二、找关键词句,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郑老师让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思考“作者介绍了猫的什么特点”。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这个问题答案的词句。接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猫的性格古怪。再从这部分的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实在”“古怪” 两个词语。这之间,学生便积累并运用了不少词语。然后顺势利导,通过“它的主人是怎么形容它的古怪的?”这样整体感知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逐步感悟、理解,从而逐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猫的性格特点。
三、品语言,感受语言大师的文章的魅力。
本文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郑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段落的特点和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郑老师在第一段教学中,紧紧抓住“……可是……”这个关联词,通过调动学生进行上下文内容的比较,然后感情朗读。指名读、引读、同桌配合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郑老师的课亮点还有很多,比如郑老师的板书美观,教态从容,充满激情等都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功底与素养。
(洛小通讯组 撰稿:郑丽娟 摄影:胡星燕 审核:胡星燕)





![ND0X75W]`DLSDE1L_F7I~`U_tmb.jpg](https://oss.simiyun.cn/upload/20240329/9541514256ca498c9638ff383c11dfb3.jp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