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心小学高年级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3月13日上午,洛阳中心小学黄勇校长、五、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六(10)班,围绕“基于言语表达的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一起聆听黄蓉老师执教的《那个星期天》。
本篇课文是选自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课文以时间为序,从孩子的角度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融情于人突出“我”的心情变化。本文用这些语言表达的秘妙叙写了我从期待、兴奋感到委屈、绝望的心情变化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次盼望,也是从上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的漫长等待过程。
黄老师统整单元设计,聚焦习作表达,选择六下全册最特殊的一个单元——习作单元,以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为教学内容,尝试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阅读与生活转化成习作技能,如何让阅读服务于表达,搭建读与写的桥梁,黄老师这节课的课堂呈现来看,在备课的时候,她是有统筹规划的,从单元整体入手,把握习作单元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所以,她的教学目标定位直指习作,跳出了精读课文的设计思路,教学重点从内容感悟转向语言表达。例如在第三个任务赏析表达方面,目标性和指向性非常明确。这个任务之下聚焦“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人”的三个小活动,都是指向习作方法的,设计独到精妙,学生也能很快聚焦第四自然段“我”做的四件小事情,聚焦母亲忙碌的经过,聚焦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过程。
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发言畅谈自己的听课收获,大家都认为这堂课内容充实,构思巧妙,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洛阳中心小学语文学科组长姜老师充分肯定了黄老师的课堂,并根据本班情况二度设计教案,让教学设计更加完善。黄勇校长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老师们能关注学生,让课堂更加高效。
本次的交流研讨活动,使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教师开阔了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了我校教学教研活动氛围,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洛小通讯组 撰稿:沈雪莲 摄影:徐丽红 审稿:徐丽红)
![]() ![]() |